【孝南脱贫攻坚答卷⑨】 “三力”推动贫困户走产业“造血”之路

  自脱贫攻坚以来,孝南区通过“三力”推动贫困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增强造血机能摆脱贫困,走出致富路的贫困户典型很多。这些典型既解决了自身脱贫的问题,又解决了本村村民就业难,还带动了本村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约4000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成功脱贫出列,孝南区祝站镇星光村贫困户乐和平就是一个突出代表。

乐和平,男,49岁,孝南区祝站镇星光村(原乐畈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4口人。2016年妻子因患病去世;儿子2017因患血友病做了左腿高位截肢手术,长期住院,因肢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女儿务农,一家人仅靠乐和平在外打工来维持基本生活。2018年,乐和平在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情况下,主动找驻村工作队了解扶贫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寻找脱贫致富门路。在镇、村扶贫干部的安排下,他多次参加学习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并经过充分调查,慎重考虑,乐和平决定从事发展优质稻、鸡、鹅等种养殖业,寻求一条产业扶贫、“造血”脱贫之路。

 从乐和平产业发展脱贫之路分析孝南区家庭自主发展产业典型的作法,有几个共同点值得总结:

一是自身动力。近几年来,区农业农村局不断强化技术指导,同时结合贫困户需求和时代发展潮流,在培训方式上精心组织,在培训内容上精细设置,把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特别是针对电子商务开展了专题培训。2020年,共组织开展分片分类培训7次(场)、640多人。通过“双扶”,提高了贫困户自身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动力。

二是政策引力。我区持续加大对产业扶贫的政策、资金投入力度,2020年全区共对2280户贫困户自主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落实奖补资金290.5万元;对59个符合奖补条件减贫带贫成效显著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奖补资金880万元,带动增收贫困户835 户,其中带动务工年增收4000元以上贫困户553户。通过政策持续拉动,调动了贫困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减贫带贫的积极性。

三是社会推力。精准扶贫方略深入人心,形成了社会扶贫大格局。经过几年的志、智“双扶”,贫困户自主发展动力不断增强。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实现“大手”牵“小手”,把贫困户利益紧紧嵌入农业产业发展全链条。

 2018年底,乐和平经过努力,一个初具规模的家庭农场建立起来了,种植玉米16亩、果树19亩、水稻11亩,养殖土鸡1000只米、鹅100只、腾鸭200只。当年销售土鸡800只,鸡蛋22000枚,水稻4000公斤,实现总产值12万元。获得区农业农村局产业奖补2万元,年纯收入6万元。 2019年,在乐和平的带动和鼓励下,星光村共有16户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总面积达到126亩,增加经济收入近10万元,2020年被星光村评为村级致富带头人。


(作者:万清平 丁中秋 :胡仕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