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脱贫攻坚答卷⑦】 发挥项目效益 助力脱贫攻坚

  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孝南区始终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十通十有”和村出列户脱贫工作要求,着力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多措并举抓项目

(1)制订专项方案。围绕村出列、户脱贫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结合全区实际,逐年完善出台专项扶贫方案,2020年制定了助学、医疗、住房等14个扶贫专项方案,并一一简化服务流程,印制政策落实流程图,每年到村到户免费发放扶贫政策挂历,方便群众和帮扶干部掌握,提高党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政策落实精准度。

(2)加大财政投入。建立“1+14”资金统筹机制,统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明确按照区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的15%增列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统筹财政专项资金存量的50%用于脱贫攻坚,从2016年的3267.47万元逐年增加到2020年的8868.13万元,累计投入区级财政扶贫资金3.17亿元,连续保持正增长。加强与上级沟通联系,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从2015年至2020年,累计争取上级扶贫资金2.56亿元。同时,出台《孝南区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制定资金拨付流程,推行函告和催办制度,保障资金精准使用。

(3)撬动金融杠杆。列支财政资金1000万元,在孝感农商行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按照1:7比例撬动金融资金7000万元,为贫困户提供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扶贫贷款,累计发放贷款1689户、7705.9万元,“贷”动1689户贫困户增收。

 完善制度抓管护。相继出台了《孝南区扶贫资产管理办法(暂试行)》《孝南区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制度(暂行)》等文件,对扶贫项目的后续管理作出了规范性的指导意见。如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聘请湖北同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对我区24个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进行维护管理,同时制定《孝南区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办法》,建立孝南区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微信群,做到上下联动,信息畅通,并且严格按照制度抓实工作,确保电站在线率100%。2020年,全区共设置贫困户公益性岗位663个,发放劳务支出和公益性岗位工资552.87万元。

    注重效益谋长远。目前,全区开通农村客运专线35条、公交专线19条,实现农村道路“湾湾通”、客运“村村通”。村卫生室、4G网络、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健身器材实现“村村有”。生产生活用电通村入户覆盖率达100%。美丽乡村建设、“厕所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级产业持续壮大,累计发展到村特色产业项目168个,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293个,建成光伏电站24座,平均每村每年可稳定增收5万元以上,61个贫困村实现村村有特色产业、年年有集体经济收入,贫困村逐步迈向“一村一品”,农业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作者:胡士鼎 万清平 丁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