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区绝症贫困户种植蘑菇摘穷帽

管双洲夫妇喜摘鲜菇

“部队首长来电话说,我儿子在部队表现出色,计划发展他加入党的组织哩!”9月2日,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扶贫工作队员艾红斌走进贫困户管双洲家,夫妻二人就喜不自禁地迎了上去报喜:“我家种蘑菇已经收入3万5千元!”

现年48岁的管双洲是孝南区朱湖办事处先锋二生产队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3口人,一度3个全是大病号。在最困难的时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丈夫患直肠癌、妻子患子宫肌瘤、儿子又在运动时不慎左尺桡骨骨折,一个个打击接踵而来,全家3口人无一幸免。

2015年前,这个不幸的家庭因连年的病祸不但家底荡光,还负债10多万元,连每年2万多元的医药费都要东借西凑。沉重的负担让一贯争强好胜的管双洲夫妇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是精准扶贫救了我们一家人。”眼中噙满感激的泪水的管双洲动情地说。

丰收的喜悦

2015年8月,管双洲家被纳入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孝南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干部程贵清、艾红斌等人成为他家的结对帮扶人。当获知管双洲有过种植蘑菇的经历后,大伙动员他重操旧业。管双洲低垂着头,无奈地说,“我一个癌症病人,缺钱少力,叫我怎么干呀!”“只要你有信心,我们都来帮助你。”工作队员真心诚意地说:“缺什么,我就帮什么。”“真的?”管双洲疑惑地望着他们,工作队员们毫不含糊,郑重地点点头。

脱贫攻坚,说干就干。在扶贫工作队和朱湖各级组织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底,管双洲利用居住的房屋和房前屋后庭院,架起了70平方米菇棚,试着恢复蘑菇栽培。他从最简单的平茹开始起步,和妻子饶慧丽一起精心管理,到2016年底,获利1万多元。朱湖各级组织还帮助他落实了低保救助政策,办理小额贷款2万元,对在校读书的儿子管业治实施了“雨露计划”。

蘑菇棚精心管理

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和家庭产业取得的效益,让管双洲一家越干劲头越足。2016年底,他将竹制蘑菇棚换成了2座结实耐用的钢管棚,2017年,蘑菇种植棚扩大到100平方米,当年获利3万多元,到2019年又扩大到150平方米,年获利4.3万元;2020年1年至8月,已产销蘑菇1万多斤,获利3.5万元。目前,他家的栽培基地已扩大到260多平方米,总资产7万多元。2018年底,管双洲终于同大伙一起脱贫出列了。

管双洲夫妇正在接种菌苗

2019年7月,当他看见朱湖集镇处处悬挂的红彤彤的征兵标语,激动不已。立即打电话给正在武汉商业学院读大一的儿子管业治,动员他报名参军入伍。他动情地对儿子说,“党和政府帮助我们家脱贫致富,我们无以为报,就送你参军报国吧!”一家人想到了一起。当年9月,儿子就如愿以偿走进了军营。管业治在部队表现积极,且能歌善舞会体操,被部队首长称赞为“多才多艺的好战士。”今年5月,部队所在地山西晋城某地发生大灾 ,他第一个报名救火,传为佳话。

网红产品管家菇

“朱湖的糯米管家的菇,产业对路好致富”。管双洲栽培的蘑菇名气起来了,他的钻劲也更深了。为实现绿色栽培,他千方百计到农中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华中食用菌栽培研究所等地拜师学习,认真研究蘑菇的有机栽培。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不用化肥、不施农药、注重灭菌、精准喷水的好办法,并在蘑菇棚安装了空调、湿度检测器和自动喷化系统,促进了蘑菇品质的提升。同时采取市场直销、网上营销、顺风配送等多种营销方式,使他家种植的蘑菇俨然成为“网红”产品。

“今年,我家栽培的蘑菇品种多、产量好,可产销蘑菇2万斤,仅此一项,年收入就有8万多元。”提到蘑菇品种,管双洲如数家珍,尖针茹、海鲜茹、杏鲍茹、榆黄茹……“我家已有13个蘑菇品种,你看,这种虎奶茹,食用后可大幅增强人的肺部免疫力!”

蘑菇栽培大棚之一

日子好了,家庭富了,管双洲感恩社会的情结更浓了。近年来凡是慕名前来拜师学习的人,他都热情接待,包吃包住,送自己花钱购买的培训资料给别人,毫无保留地悉心传授栽培技术。近两年,先后接待孝感市内外学习取经人员40多人,自费到3户家中上门点拨,手把手帮助刘木芳等5个贫困户走上蘑菇致富之路,被大伙亲切地称为靠得住的“蘑菇掌门人”。


(作者:万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