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区油漆刷除穷,贫困户酿的蜂蜜甜

“2015年,我家刚进入贫困户时,没什么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5年来,经过工作队、村两委干部的帮扶,我家的收入呈直线增长,过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8月30日,孝感市孝南区祝站镇武庙村贫困户程艳芳面对孝南区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兴奋地说。

程艳芳是武庙村2015年建档立卡的贫苦户,现有人口6人,有公爹熊新国、丈夫熊平和三个正在读书的孩子。3个孩子上学,家庭负担大,由于收入低,日子过得很艰难,全家人萎靡不振。孝感市住房建设局、孝南区区委组织部工作队入户后,开展了系列帮扶工作:制定帮扶计划、培训计划、就业计划……熊新国实现了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华丽转身。

扶志扶智,树立自强信心

针对熊新国一家的现状,工作队首先从思想上帮扶入手,多次入户反复宣传:“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提高了致富技能,才能增加收入,改变贫困的现状等等。工作队根据熊平有一定做油漆技术的实际,组织他参加了由市住房和建设局技能鉴定中心举办的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颁发职业技能证书,这对熊平来说像下了场及时雨。通过培训,提升了做油漆的技能,原来一天只能挣一、两百元,现在每天可挣三、四百元。对熊平而言,提升的不仅仅是收入,更是对生活、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线上线下,搭起致富桥梁

“原来我的蜂蜜一直难卖,价钱又低,现在网上销售,不愁卖,价格又好,感谢党的好政策。”熊新国说。

熊新国多年来,一直有养蜂的专长,苦于销路不畅,不能扩大规模,只能小打小闹,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钱。工作队了解了这个情况,主动上门对接,组织社会团体、单位及个人购买。今年7月份,又通过合作社将其蜂蜜申报为扶贫产品,纳入中国扶贫网销售。截至8月30日,熊新国养的蜂蜜己由当初的40箱扩大到70箱,在线上销售蜂蜜1万多元,线下销售3万多元,今年全年的养蜂收入将达6万多元,还带动5户贫困户增收。熊新国的范例就是武庙人勤劳致富的生动教材。

不等不靠,梦想变为现实

“我公爹养蜂,我爱人在外做油漆,我在家带3个孩子上学,也不能闲着,我要找工作。”程艳芳主动找到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说:“我不能在家坐着等政策照顾。”程艳芳主动报名,在村里当上了保洁员,工资800元/月,她还种了1.2亩优质稻。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后,第一时间到村花椒基地务工,闲时,还帮别人插秧赚点零花钱。经过全家人几年来的共同努力,今年4月份,熊平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用积攒下来的钱将房子内外装饰一新,既宽敞明亮,又舒适方便,新家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感受到幸福是干出来的滋味。


(作者:丁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