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军人本色浸染成党旗上一抹亮色 ———区总工会生产宣教部部长 肖伟周

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个个子不高、又黑又瘦、其貌不扬的人,但就是他这样一个人总能给人带来青春活力和无限正能量,他就是孝南区总工会生产宣教部部长肖伟周。

甘洒青春

19岁那年,他未能如愿以偿地考入理想中的大学,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唯有“跳龙门”才能走出农村、走向自己所向往的广阔舞台,才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但他的人生理想在那一年戛然而止,梦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一道常人都无法逾越的鸿沟,他没有被无情的现实击垮,年少气盛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参军。1992年12月他应征入伍,来到了火热的南国军营,成了一名光荣的戍边战士。入伍13年来,他历任过副班长、班长、排长、副连长、指导员等职务,他把人生当中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火热的军营,献给了祖国伟大的国防事业。在部队服役期间,因表现突出,受到部队嘉奖2次,荣立三等功1次;1996年7月,就读于桂林陆军学院期间,在学校举行的军事大比武中他争分夺秒、顽强拼搏,为学员队争得了一份难能可贵的荣誉,火线入党。部队高强度的训练练就了他强健的体魄,快节奏且极具规律的军营生活锻造了他刚毅、果敢、雷厉风行的性格。从军十多载,他在部队这所大学校中不断汲取养分、成长进步,在部队这座大熔炉中历经千锤百炼、淬火成钢。

学习为先

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学以育人、学以悟人、学以化人。2004年12月,他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成了人民团体中的一名新兵。他深知地方工作不像部队那样单纯,要学习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太多,要掌握的技能技巧也太多,所以学习是他摆在首位的,也是最迫切的。他首先从学电脑入手,通过专业培训,从简单的操作到行文打字,他都一丝不苟、脚踏实地,苦练基本功。工作之余他勤学好问,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领导和同事学,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在知识的海洋里肆无忌惮地汲取养料,在繁杂的工作和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历练成长。工作中他更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短短几年便成长为工会的骨干力量、工作上的多面手。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他工作上一规一矩、有板有眼,凡事高标准、严要求,从不失原则、搞变通,同事们都笑他是“死心眼”、“一根筋”。但就是他这样一个人不断影响和带动着身边同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遇事能商量、遇事善商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处处模范带头、冲锋陷阵,充分发挥“鲢鱼效应”,把整个机关激活了,民主和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了,同事之间更和谐了,工作效能和机关形象都有了大幅提升。他经常在同事面前说:“我是三十多岁的年龄,二十岁的心态,只有心态年轻,学习上才有动力,工作上才有活力,生活上才有魅力,只有自己有一个好身体,才能以旺盛的精力和满怀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真实地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把工作当事业来对待的价值追求,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实干为要

实干兴业,实干兴邦。工作中他苦干加巧干,牢固树立“天下工会是一家”和工会工作“一盘棋”思想,影响和带动同事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发扬团队精神,维护集体荣誉感,搞好传帮带,培育新人、挖掘潜能、发挥效能,确保在岗能履职、工作不断档,极大地改善了工会过去青黄不接、工作无延续、事无人做的不利局面,有效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2008年8月,孝感遭受严重水灾,孝南受灾面积之大,受灾群众之多,区总工会三万工作队被派驻到闵集乡闵集村开展救灾核灾工作,作为三万工作队员的他首当其冲地参加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他与其他队员一道进村入户、宣传政策、访贫问苦,与受灾群众拉家常、交朋友,及时把政策宣传讲解到位,把受灾群众思想安抚稳控到位,把矛盾隐患排查处理到位。三伏天灾区环境极其恶劣,脏乱差现象严重,白天顶高温、冒酷暑,还要饱受苍蝇的青睐,晚上挑灯夜战、披星戴月,还要煎受蚊虫的叮咬,他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人作风,在村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共召开屋场院子会40多场次,入户调查300多户,核查受灾面积2800余亩,核定受灾金额100多万元。

跨进新时代,他努力践行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好干部标准,用一名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书写着对党的忠诚。2016年,孝南区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党员干部都靠前指挥,既是指挥员、又是战队员,他主动请战参加区抗洪抢险突击队。白天他在堤上扛沙袋、堵决口,晚上查险情、排隐患,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干就是四十多天,不知疲倦的他终于累趴了、病倒了。

创新为魂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成就梦想,创新赢得未来。工作中他大胆创新、敢为人先。2014年11月14日,孝南区木质板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签约仪式在东山头武汉红杉树二楼会议室举行,省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彭敏亲临现场观摩指导。东山头森工产业园于2010年落户东山头,入驻企业23家,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落户初期,园区森工企业面临着招工难、生产开工严重不足、经营不畅等问题,导致园区企业间互挖墙脚、员工频发跳槽、职工队伍不稳定等乱象横生,劳资纠纷和职工群体性上访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森工产业的集群发展,引起了东山头党委政府和市区两级工会的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由区乡两级工会和人社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深入企业和职工进行走访调查。通过调查得知,引发园区企业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同岗位(工种)工资差异性大和指导价位不明确两方面因素,只有通过行业工会与协会双方平等协商,统一行业工资标准和指导价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园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势在必行。他带领工会一班人通过落实“四抓四促”(抓协商主体促主体责任落实、抓协商环境促协商原则落实、抓协商重点促协商要求落实、抓协商质量促协商效果落实)工作举措,既打破了协商固有模式,促成了一次协定,又达到了协商的预期效果,实现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质的飞跃,通过协商工作开创了企业、职工和社会三赢的良好局面。其经验和做法在全省基层工会推广交流,孝南区东山头木质板协会工资集体协商“首次协定”协商模式入选湖北省企(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七大案例选编,为湖北省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了“孝南经验”。孝感日报头版头条以“寒流中的劳资博弈”为题详细报道了那场针锋相对、拉锯战式的协商对话。2017年3月28日,孝南区总工会农民工集中入会仪式暨湖北省总工会“送文化下乡”走进孝感大型文艺汇演在金卉庄园门前广场举行,来自全区2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600多名农民工集体加入了工会组织,真正有了他们自己“家”。仪式后,农民工会员与省市区工会领导共同观看了文艺汇演,共享了一份文化大餐,真正让农民工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的温暖。他们也曾通过村(社区)和乡镇等途径加入了工会组织,但由于基层工会组织资源有限、手段不多、发挥作用不够等因素而致使他们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农民工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处在社会阶层的下层,地位低,普遍社会关注度不高,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要面临就业、住房、医疗、社保、子女就学等诸多问题,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最需要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但由于他们长期游离在工会组织之外,不能及时得到党和政府关怀和温暖,常因得不到社会公正待遇、遭人歧视、权益受到侵害等原因而引发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甚至犯罪,造成农民工群体的不稳定和社会的不安定,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工会组织高度关注的问题,噩待解决。通过农民工集中入会“三带三联”(“党建带、工作带、示范带”、“工会联建、部门联动、职企联创”)工作模式把农民工最广泛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采取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工会的形式实行集体入会和集中维权,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共建共治共享,很好地地解决了工会过去一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农民工诉求渠道不畅、维权无抓手、维权力度不够等问题。他创导的农民工集中入会“三带三联”工作模式在全省基层工会得到推广,为创新湖北省工会农民工入会工作贡献了“孝南方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7、2018年他所负责的业务工作在全市工会年终综合考评中加分值位居全市第一,孝南区总工会连续两年在全市工会综合排名第一。他个人也获得了一些荣誉,2008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在“三万”活动中因表现突出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工作队员”,2013、2014、2015年连续三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区级先进工作者”。

妻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天到晚不着家,加班,加班,工会就你一个人吗?别人都干不了,就你能,工会离了你不行。”每次听到妻子的这番话他都语塞,低着头不说话,像是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妻子还调侃他说:“你平时不是很牛吗?总是冲着我和儿子大呼小叫的,这时候咋不说话了,这可不像你肖伟周的性格哟!”是啊,他能说什么呢?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家庭,做何选择?身边的同事和战友经常劝他说“革命工作是干不完的,工作和家庭都要兼顾”。但他却选择了工作,把工作当自己的事业来对待,一心扑在工作上,才遭到妻子喋喋不休的埋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起点孕育着新的希望,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即将步入知天命的他还不知疲倦地工作着、默默地坚守着,坚守着那一份初衷,坚守着那一份信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