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56岁的易俊洲,孝南区杨店镇人,从事果树栽培与研究二十余年。他是镇上出了名的“易专家”,谁家种果树遇到难题,先得去找他。
事实上,易俊洲并非科班出身。
孝感是湖北著名的建筑之乡,“我年轻时是做建筑商人的,去过很多地方,当时也算是大老板呢。”但他始终觉得,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相关。”曾经走南闯北的易俊洲之所以选择回乡创业,缘起一份乡愁。无论走多远,家乡那高高矮矮的树、那蔓延的田野和蜿蜒的河流,始终在他的心头萦绕。于是在1992年,而立之年的易俊洲弃工从农、回到家乡,一头扎进田间地头,整日与桃为伴。
作为门外汉,他将自家的21亩地作为试验田,全部种上桃树。
通过自己摸索、向专业果农请教、买书本学习等方法,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的种植方法。遇过坎坷、受过失败、尝过喜悦,当初的门外汉蜕变成货真价实的果农。
易俊洲的家乡杨店镇是全国四大早蜜桃基地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起,杨店的早蜜桃俏销全国。到1997年,全镇几乎家家种桃,种植面积达到2万余亩。农民种一季桃,收入是种稻谷的10多倍。但进入新世纪,盲目的扩张种植加上品种没有更新,杨店的桃子逐渐被市场打入冷宫,烂在地里没人收,农民纷纷砍掉桃树,外出打工。杨店早蜜桃长达20年的黄金期面临严峻考验。
面对家乡进退维谷的种桃业,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杨店种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衰落下去,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扭转这种局面。”在他看来,杨店种桃不仅是传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凝结着家乡人的乡愁。而且自己既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又有果树施肥、防治虫害等理论知识,是备受果农信任的“土专家”。
于是他四处奔走,从区里、镇里到农户家中,说服各方一道努力复兴杨店种桃业。不仅积极引进和推广紫红桃、黄桃、蟠桃等新品种,还提出并实行从种植到销售各个环节“六个统一”的种销模式。
换了思路、更新品种,杨店的桃子又俏了。种植面积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提高了,有些种植大户每年种桃的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湖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乡土拔尖人才”,“享受政府专项津贴的农技专家”……如今的易俊洲可谓多个“光环加身”,但他却说,自己只想为家乡多做点事情,他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2003年,他在杨店镇镇区租赁门店,创办了花果园植保服务中心。2004成立了农民科学技术协会。2011年,易俊洲创建了孝感市向上果茶专业合作社。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易俊洲以协会、中心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带领志同道合者,为5000多户种桃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链式服务”,推动当地早蜜桃优势农产品形成万亩桃园种植基地,年创产值6000多万元,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贡献力量。同时,他还受邀到全国各地授课,无私传播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他的“学生”中有村干部、种植户,还有大学生和农业教授。
半生执着,半生追求,易俊洲自觉给自己赋予一种使命。
桃花园里硕果累,而今迈步从头越。2019年,易俊洲又带领周围的桃农们开始新的创业。在该镇引进种植黑桃、大红袍、黄桃等数十个新品种,运用新技术统一管理,打造创新型生态农业示范区。还将与大伙一起开发桃胶、桃花酒、桃花茶等产品,延伸杨店桃产品的产业链,将“桃价值”真正“吃干榨尽”。杨店桃产业正迈上新征程,桃花古驿兴产业,书写桃园新篇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