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从教,勤而敏;双手捧书,学而教;热心公益,躬而导;心存感孝,恤而劳。她就是孝南区东门小学语文教师熊凤仙,47岁,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师。
踏实工作,研教不厌
课堂教学是她难以割舍的主阵地,多年来,她坚守三尺讲台,用春风化雨般的语言温润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用规范准确的表述阐释文本内涵,引领孩子们由文字到文本,由文本到文里,渐次攻难,轻松克难。在她的课堂上经常看到孩子们的眼睛在发光,嘴角情不自禁翘起,小脑袋神气地摇起来。路过她教室的老师时常被她诗意的语言和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所感染和感动。她经常跟年轻教师们说“我们教科书上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不仅仅在写作方面是教材,能起到指导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每篇课文都有温度,温暖人心凸显人文关怀。我们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感受并传递文字的温度,这是教师的责任。”
课下,她是个爱说爱笑的人,也是个爱思考的人。在谈笑风生的和谐氛围中,她经常会话锋一转,将教学中的困惑抛出来,引起老师们热议,他们也会受到启示,总结自己的心得。在年级组里,她时常就某个课型,某个训练征求年轻教师的意见,倾听他们的教学设想,达成共识,共同制定教学策略。她所在的年级组老师说“除了每周二的教研活动外,我们平时的闲聊中也在教研,这种方式更自由高效,有利于我们搞好教学。”她所在的年级组教研氛围轻松愉悦,被评为“优秀年级组”,她所代的班级语文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热心公益,鼎力推导
作为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学则不进,不进则为退。熊老师心里总是这么想。她爱看书,爱学习,热心公益事业,被评选为孝感市“全民阅读推广人”。她利用节假日,到书店、社区参加公益亲子读书会,带动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积极推广全民阅读。今年5月,她自费参加“道中书院读经教育研习会”,系统学习了“诵读经典的基本原理”、“读经教育的方法”、“读经教育要趁早的科学依据”、“关于读经与八大智能”、“诸子出于儒家论”、“新儒家的志业”、“21世纪以来主流教育的三大基本原则剖析”、“儒释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等。她还利用自己阅读推广人的身份,把诵读传统文化经典推导讲师团请进学校,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组织家长、教师参加主题为《弘扬民族智慧,传承文化经典》------“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活动,引起与会人员强烈反响。讲师们激情生动的演讲,既有理论又有实操,家长们一颗颗尘封于心底的传统文化种子慢慢苏醒,心灯被点燃。东门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将经典诵读落实到学校早朝读中,还利用QQ、微信平台在家长群里推行经典诵读,讲介诵读经典的要义,并指导诵读方法。她重视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和学习,不仅自己读,而且带动老师、学生及家长一起读《大学》、《中庸》、《论语》、《诗经》、古诗词等。今年暑假,熊老师班级读书群空前火热。她利用长假,与家长配合,让孩子们在长达80天的时间里,每天早上背诵两首古诗,晚上诵读《学庸论语》,第二天滚动复习并读新内容,按时按点发语音到群里,她听孩子们诵读的内容,及时指导并有针对性点评,一个暑假下来,孩子们阅读量,积累量增加不少,诵读经典的热情大大提高。熟能生巧,孩子们诵读的节奏韵律不教自通,从学生诵读的铿锵声中,不仅听出了古文的美感,听出更多的是孩子们的自信。很多家长与她一起探讨诵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深远意义和具体落实方法,大部分家长也跟着孩子读起来,有的还每天跟孩子赛读。传统文化经典润物无声,从孩子的眼神、举止看到了孩子从根上的改变,家长、孩子们受益匪浅。诵读经典之花由学校开到了家庭,形成了“书香校园”、“书香家庭”良好的读书氛围。
敬老孝亲,家中贤良
如果说教书育人是缘于她对这份职业的虔诚,那么相夫教子,敬老孝亲则是她为人的根本了。她是一位把家庭看得很重的人,家庭不和谐不稳定,就不能安心工作,她深知这一点。丈夫是个工作狂,长年早出晚归,教育孩子,承担家务,孝敬老人等繁杂琐事便落在她的头上。她抱怨过,跟丈夫吵闹过,但丈夫每年捧回省级市级先进优秀工作者荣誉回来,一切委屈也就烟消云散。
每逢节假日,她都要买些公公婆婆爱吃的水果营养品去看望,陪他们聊聊天散散步,帮他们做做饭洗洗碗。公公心脏不好,尝尝失眠,血压不稳,她常常带他看病买药,并耐心劝导宽慰他的心。婆婆患糖尿病入院,看到婆婆陡然消瘦苍老,这不能吃那不能吃,心里阵阵发酸。想到她老人家一生不易,经历过许多磨难,秉性良善,勤扒苦做,姑息儿女,自己作为后人,应该尽孝心,于是上网查询、寻问医生糖尿病人食谱,想尽办法弄给她吃。婆婆脚不灵便,手术没成功,常常拖着残脚忙里忙外,只要她去了,就把婆婆推出厨房,让老人坐下休息。婆婆总是欣慰地说:“只有我家凤仙最体谅人咯!”
她不仅体恤孝顺公公婆婆,对自己的父母也尽心尽力。在她父亲重病期间,她边上班边熬汤送饭,晚上守护在病床旁。老人最痛苦的那段日子里,她用关切的眼神,体恤的表情,用不断抚摸与握手的动作给予老人无尽的心里宽慰与温暖,用心灵陪伴老人平静安详地走到生命的尽头,尽到做女儿的一份孝心。
助力校建,成就特色
东门小学聚焦中华传统文化和孝感地域文化,定位“孝德教育”为学校特色。
熊老师是东门小学第一届“德孝双馨”教师,近几年一直协助学校开展“孝德教育”课题研究,参与编写学校教师孝德“论文集”,参与编辑东门小学孝德“校本读物”等。她将自己行孝的亲身经历写成文学作品,在《孝感晚报》上发表。2018年孝南区教师节汇演上,她根据学生事例和自己亲身经历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德 · 孝 · 爱》,感动了所有在场的观众,得到一致肯定,并被选送至“孝感市孝文化旅游节”参加演出,反响强烈。东门小学的孝德教育工作引起市级领导重视,在接受领导多次实地考察后,被授予孝感市“孝德校园”光荣称号。熊老师也荣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东门小学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孝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应。形成了一枚特色烫金名片。
同事眼里她是美的,美在淡定与从容,纯粹与雅惠;亲人心中她是美的,美在体恤与暖心,包容与率真;家长眼中她是美的,美在细微之处见真情;孩子心里她是美的,美在智慧课堂,美在爱的教育。她默默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着生命的成长,她将一如既往绽放美丽笑容,笃定前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