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焕新颜 产业赋能促振兴

松柏村位于孝南区三汊镇东部,村域面积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00亩,常住人口1757人、612户,党员121人。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以来,松柏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林业产业赋能、文明乡风传承,正从单一生产向多元融合跨越,从传统村落向美丽乡村蜕变,谱写乡村振兴的绿美交响曲。

人居环境整治提“颜值”,擦亮美丽乡村建设底色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先手棋”。松柏村从“拆通畅”入手,对房前屋后乱搭乱建、乱堆乱放问题开展集中整治,拆除存在安全隐患建筑,以行之有效的措施,持续为美丽乡村建设夯实基础。

以“行动”为起点,开展清洁家园行动,聚焦主次干道、农户房前屋后、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开展全面摸排,对村湾易反弹、易疏忽、较隐蔽等卫生死角重点清理,由理事会牵头,充分发挥党员、乡贤代表示范引领作用,以群众房前屋后、垃圾死角为重点,引导群众利用空余时间进行清扫,激发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点线面结合推进全域整治,推动村庄从“一处美”向“全域美”蝶变。

基础设施完善强“筋骨”,筑牢美丽乡村发展支撑

基础设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硬支撑”。松柏村整合各类专项资金1620万元,推进道路改造、景观节点提升、公共服务配套等工程,打通美丽乡村“最后一公里”。硬化路面1900余平方米、道路刷黑1900余平方米,村级公路更加宽敞平整;污水管网改造近1.2公里,雨水污水更加合理分流;清淤及转运近1万立方米,村湾环境更加干净整洁;新建文体活动广场1处、公厕1座、便民联络桥2座,整治菜园20亩,充分满足村湾群众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坚持“留住乡愁情怀、保持泥土气息”价值理念,以实用、可行为基本标准,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效性。改造提升结合产业发展、村湾特色,融入符合“林秀王家田”主题的园林元素,注重建设的精细精致,提升建设的美感度。

林业产业培育赋“动能”,激活美丽乡村绿色经济

林业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绿色引擎”。丘陵岗地居多的松柏村大力引进林业种植企业,流转农户土地3700余亩,每年农户租金收入共2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务工"模式,村民在家门口当起了"绿色园丁",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依托林业资源,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以盆栽种植基地为纽带,强化公司+基地+农户的互动机制,实现了村民土地流转有租金、入园就业有薪金、集体经济有股金、企业发展有空间的多赢局面。   

                      文明乡风传承润“心田”,厚植美丽乡村文化根基

乡风文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松柏村以村规民约带动乡风文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议事厅等载体,由乡贤、理事会率先垂范,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摒除不良风气,通过选树典型、激励先进的方式,形成村湾建设有高度、群众参与有力度、邻里互助有温度的良好氛围。

坚持群众的事交由群众去办,设立村湾环境保洁提示牌、责任牌等,建立公共广场、公厕管理等群众自我管护机制,提升村湾房前屋后、公共区域的洁净管护能力。完善文体广场、休闲廊亭、健身器材等“文化小阵地”建设,提高群众幸福生活指数,达到村湾和美、湾风文明的良好效果。

未来,三汊镇松柏村将继续坚持因地制宜、群众主体、长效治理原则,让美丽乡村既保留“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愁,又焕发“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活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

通讯员:徐雅静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李文艺    二审:陈诗雪     三审:罗登科


(作者:徐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