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传情 “乡情”聚力 “乡规”固本 绘就和美新画卷

“以前湾里电线乱糟糟,走路都得小心。现在弱电线路规整,废弃杆移除,路变敞亮,安全又美观,看着就舒心!”在家门口纳凉的肖大娘看着路边整齐的电线说道。

走进孝南区杨店镇东店社区肖家畈,宽阔的道路直通家家户户,路边小菜园里,传来清新的泥土气息,曾经杂乱的明沟如今盖上整齐的盖板,整齐排列;废弃电线杆消失不见,弱电线路规整有序,一幅生态宜居、和谐美好的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近年来,孝南区杨店镇东店社区整合多方资源,以乡情为纽带,凝聚共建合力,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同为肖家畈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用“乡音”“乡情”“乡规”,留住“乡愁”,共建家乡。

用“乡音”传递政策,用“接地气”的方式做好宣传发动。

肖家畈的一场屋场院子会上,包湾干部操着地道的孝感方言,声音洪亮:“各位乡亲父老,各家各户都搭把手,把湾里弄得更漂亮!”村民们围坐一圈,嗑着瓜子、喝着浓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杨店镇东店社区肖家畈通过“屋场院子会”“房份代表会”“主事筹备会”等形式,组织党员代表、乡贤骨干逐户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旨在描绘可预期的美好未来。用“土话”讲清“家门口的事”,让群众明白“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对在外的乡亲们,通过微信群“线上议事”、线上讨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最终形成共建合力。24年以来,累计召开动员会、协调会10余场,覆盖全湾99%的家庭。

用“乡情”激发乡贤的热情,让乡贤主动参与,当好领头雁。

肖家畈村湾不大,但在外的技术能人却有9名。村湾理事会成员“一对一”联络。通过电话沟通、乡情茶话会等方式,邀请他们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以乡情为媒,引导乡贤反哺家乡。

乡贤肖运州在听到理事会打来的电话时,了解到家乡的发展蓝图后,被浓浓的乡情所打动,主动出资五万元,在村湾南头建设五百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很好地带动和激发了更多的能人和乡贤的参与。

肖运州说道:“我是肖家畈土生土长的人,小时候在湾里摸鱼、爬树,那些日子刻在骨子里。后来出去打拼,心里头总惦记着老家。这5万块钱不算多,希望肖家畈能越来越好,环境更整洁,人气更旺。等文化广场建好了,也可以多办些活动,把邻里情聚得更紧。也盼着更多年轻人回来,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漂亮,让肖家畈成为大伙都羡慕的和美湾组!”

用“乡规”引导建设的可持续性,保障共建活动有章可循。

肖复联是肖家畈村民理事会成员,参与了肖家畈乡村建设的全过程,他介绍道,在规划阶段,肖家畈就设立了建设章程,成立了理事会,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理事会遵循建设章程,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按照民主集中原则,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科学规划项目建设,合理使用建设资金,认真维护村民利益,以和谐建设,共商共议,一户一策为根本。理事会决策公共建设项目必须经理事会人员集中同意,按照节约、有序、合理、高效的原则,科学实施,统筹推进。

肖家畈还明确了8项建设项目,提出“全村参与 人人有责”的口号。制定《肖家畈人居环境公约》,将房前屋后“三包”、三园建设、垃圾投放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如今的肖家畈,既是统战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更是“乡音”传情、“乡情”聚力、“乡规”固本的体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时代发展与乡土情怀交融碰撞,不仅让村庄旧貌换新颜,更激活了一代人反哺家乡的热情。下一步,孝南区杨店镇将继续发挥统战优势,深化“乡音”“乡情”“乡规”的作用,推动更多村湾实现美丽蝶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广大村民在和美乡村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通讯员:史勇军 娄笛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陈慧君   二审:陈诗雪     三审:罗登科


(作者:史勇军 娄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