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孝南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要求,建强组织、选好干部、整合资源,坚持把最优秀的干部人才汇集到脱贫一线,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强化组织引领,建强攻坚堡垒
一是优化组织。采取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的办法,探索推进行政村合并改革,将408个村合并为203个村,初步实现组织并强、资源并优、发展并快的预期目标。二是选好干部。2018年结合行政村合并改革和换届选举,调整年龄偏大、不胜任岗位的村干部638人,其中调整党支部书记110人(调整贫困村党组织书记35人),选派39名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支部书记,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较上届降低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30%,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得到全面优化。三是整强班子。每年按照全区总村数10%比例倒排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落实1名区级领导、1名乡镇党委书记、1名第一书记、1个整治专班“四个1”整治措施。近三年,共转化提升8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其中13个贫困村),推动村党组织全面过硬。
强化严管厚爱,打造脱贫尖兵
一是因村派人。认真落实习总书记“把最能打仗的人派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指示,从区乡选派523名优秀干部、组成17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选派99名科级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28名“一把手”担任“发展顾问”,助力脱贫攻坚。二是从严管理。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管理纳入各地各单位年度党建考核和领导班子履职尽责考核,直接与村干部报酬待遇挂钩。制定《孝南区第一书记选派管理办法》《孝南区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队指导和管理办法》,调整驻村干部45人。2015年以来,先后有4名乡镇主职、51名科级干部、106名村干部因扶贫工作不力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三是注重激励。坚持在精准扶贫一线发现、培养、使用担当作为的好干部,对在脱贫攻坚表现突出的,纳入及时奖励,优先提拔使用。2017年以来,全区共获表彰奖励记功优秀驻村队员39人,其中获市级及以上表彰9人,区级表彰30人,提拔重用11人。
强化要素保障,厚植决胜基础
一是推动人往基层走。区乡村三级3225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全覆盖点对点结对帮扶,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和贫困村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近两年,招录117名农村优秀青年到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建立145人的乡土人才库和126人的贫困村后备干部库,公开招聘129名村务助理到贫困村任职,助推村级发展。二是推动钱往基层投。整合各级财政、党费、扶贫项目、社会捐助等资金,重点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提升服务能力。近三年,整合资金1.1亿元,建成300平米以上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36个,支持21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和1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培育产业发展项目32个,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推动政策往基层倾斜。先后制定《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扶持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19年度组织振兴工作计划》等一系列文件,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提供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