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珂(左)在隔离点参与咽拭子采集
为让远在德国留学的儿子放心,杨素琴拍下工作照
杨宝霞在预检分诊处
在过去的40多个日子里,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中心卫生院的女同胞们纷纷褪下美丽的红装,“白手起家”般上阵拼搏。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高速卡口、集中留观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她们中有两鬓斑白的60后、70后,有而立之年的80后,还有朝气蓬勃的90后。全院员工129人,女职工占了大半壁江山。虽是女儿身的她们,却丝毫不逊须眉,冒着暴露风险采集咽拭子、抚慰心灵;寒风中值守卡口,独挡一面地预检与分诊。这里面需要专业知识,更得依靠冷静、严肃、敏锐、极富同情心的职业素养。
杨宝霞,卫生院70后护士。身材娇小的她,在预检分诊台一站,就是30又7天。
2月15日,一位40岁上下的妇女,在预检分诊外徘徊。
“嗨,请问你有事吗?”杨宝霞喊住妇女。
妇女说,前段时间她在孝感住过院。做过核酸检测、CT检查,被排除过新冠。可近来她老觉得心里不舒服,担心自己会染上新冠病毒。弄得自己神经兮兮地坐立不安。
“又一个自己吓自己的人!”杨宝霞心里一紧。
“这样,你跟我讲讲,有症状没?有接触史吗?若没有,你还不如回家,给自己和家人做点美食、来几套宅家运动,不比溜达到医院来,要强上一百倍?”
“你想想,医院是高风险的地方,”“来的人多了,扎堆、聚集的多了,岂不是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你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儿?”
“嗯,经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好像轻松多了。”中年妇女紧皱的双眉渐渐舒展开来。
预检、分流,外带“推销定心丸”,把好抗疫的第一关,杨宝霞每天循环着细琐的工作。
“口罩有铁条的那边应该在鼻梁上面。您现在是隔离病人,除了喝水,请尽量不要出这个房间。如果体温超过38.5℃,或者出现胸闷等情况,请及时按床头的呼叫器……”童音未脱的普通话,思路清晰。改造而成的隔离病区内,96年出生的刘珂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
“我还行!现在人员这么紧张,到隔离点值守,为什么不算我一个?”年逾50的杨素琴,眼看同龄的姐妹们一个个领防护用品,兴致勃勃地学穿防护服,向来体弱的她生气了。她说,尽管年纪不轻了,但是老习惯、基本功永远不会丢……
记者廖君说过,“战斗不分男女。”正是由于一个个不甘服输的女性天使们,才给这场战斗撑起了半边的天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