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不相逢

接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代立武通知,有一批出院患者将转到康复隔离点,在出院病人名单中,我看到刘先生的名字,心里一惊,难道是他?膀胱癌术后、糖尿病、慢性哮喘、多次中风,这次是从重症区治疗转阴出院。如果是他,那治疗的有效性和他身体力行的依从性,一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运送车稳稳停下,从车上走下来的果然是他。安顿好他,交代了详细事宜,再去给他送日用品时,远远听到他在走廊里打电话:“我遇到小刘啦,是她在这里照顾我们,你莫担心。”

初次认识他,是在市一医院神经内科的病房里,因大面积脑梗塞入院,老伴在身旁照顾。虽已至高龄,行动不便,需常年携带尿袋,但他表现出的素质,却令我们全体医护尊敬:坚强、开朗、积极、尊重、理解、体谅。即使是基础疾病缠身,身体行动不便,他也尽量自理,说怕累坏了老伴;只要是我们去到他身边,他都会很礼貌地说谢谢,你们都很辛苦不容易。在这样和谐的医患关系中,我们双方都感受着温情。我跟他同姓同宗,又是接触他时间最长的一个,慢慢地,他似乎对我依赖了许多。身体不舒服了,打电话给我;节假日时,打电话给我。

去年,因为工作需要,我被安排到朱湖卫生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基层服务工作。在那里,又遇见他。明显看得出他的激动和喜悦,然后就是关心,叮嘱我有空就去他家吃饭,缺什么就去他家里拿……

这次疫情,他家5人被感染。当时床位紧张,家人先后染病,所以被分散安排在城区不同的医院。经过治疗转阴,按照医学标准,要去集中康复隔离14天。作为第一批从隔离病房出来的我,经过14天的医学隔离之后,又被指派到了这个远离城区、由厂房改造而成的隔离点工作,就这样,我们又奇迹般地再次相遇。从运送车中走下来,他喘着粗气,却不让我们帮他提行李,说自己能行;分发物资时,他总是说一日三餐饭食已足够,坚持着把他的那一份分给其他需要的人;当我每天去房间看他时,他总说他很好,毕竟是刚出院,让我还是离他远一点……

疫情是一面照妖镜,忠奸和善恶都显现。生死面前,私利面前,总有人会在这关键时刻,表现得淋漓尽致。常说人生苦短,灾难却让我们惊觉世事无常。

人生何处不相逢,人生何处又相逢?感恩遇见!愿我们的每一次遇见,留下美好,彼此珍惜。惟愿相逢之时,无论悲喜,都能笑着相拥。


(作者:刘惠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