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多克难 群众少犯难 车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接种服务开进乡村


为保证新冠疫苗应接尽接,建立全民保护屏障,车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一支疫苗接种移动服务队开始进村入户,由分管公共卫生的副院长田沿辉带领,将医护人员、设备和急救药品“搬进”村镇,把疫苗接种服务送到家。

9月22日中秋节后第一天上班,服务队就出发来到五红村村委会,和村干部一起布置场地,用红色警戒线分成登记区、接种区、观察区,把带来的物资和设备按使用区域放置。刚刚安排好一切,村民们就陆陆续续过来了,医护人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在登记区为接种对象测量体温和血压,没有疫苗接种禁忌症,登记完就可以进入接种区接种,按压片刻后,来到宽敞的观察区,参与急救的医护人员不停在这里巡视着……

56岁的楚阿姨性格开朗,她打完针一边观察,一边与旁边的莫婆婆聊天:“我孙子放假在家的时候怕他去玩水要看着点,上学了又得准备好他放学回来吃饭,打疫苗这事就一直耽搁下来了。您老身子骨这么好,也不用管孙子,咋也没早点打呢。”“前些时候我儿子开车带我去了医院的,可是到了后晕车恶心难受,就只好回来了,这下好了,坐在家里就把针给打了。”莫婆婆开心地说。

第二站在娄岗村,远远就看见村干部等候在村委会院子外面。服务队来到跟前,他指着隔壁的一间房子说道:“这一家有一个70岁的爹爹,身体蛮好,还一直干农活呢,前些时候不小心把腿摔断了走不了路,他家里人想请你们到家去看下能不能打针。”田沿辉说:“行,我们先去看下老人具体情况,要是没有接种禁忌症,咱们想办法一定给他把针打了。”经过一番询问和检查,老人身体指标很正常,可以接种。大家一合计,找来一张高脚椅子,小心翼翼把老人扶着坐好,稳稳当当把椅子抬进接种点,顺利给老人接种上疫苗。老人感激地说:“我儿子孙子都在外面上班,我为他们着想也要把这针打了,可是腿伤了没法出去,心里着急啊,这要不是你们上门来,我自己哪有什么办法,真是有劳你们受累了。”田沿辉反手摸摸自己后背汗湿的衣服,安慰老人说:“您别客气,我们下乡来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您这样的群众困难。”

刚刚为这里等候的10多位村民接种完,和平村的村干部电话就催过来了:“你们那边好了吗?我这里有三个哺乳期的妇女,打完针还要着急回家去照顾宝宝。”大家收拾好用物,等村民们观察时间到了没有异常反应,就急忙奔赴下一个接种点……

田沿辉说:“根据前期摸排,已经确定朋兴乡有445名没有禁忌症的村民还没有接种,他们主要是出行不方便的一部分人,其中最远的建光村没有直通公交,转车来城里需要一个多小时。而且近段时间白天气温比较高,就算他们能坐车过来,身体也会出现一些应激状况,接种疫苗的风险会增加。上门做这项工作,虽然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难度,但是综合评估下来,老百姓受益更大。我们已经跟朋兴乡政府衔接好,准备用4天时间下乡,保证疫苗接种不落一人。”


(作者: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