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已过,“秋老虎”的威力有所收敛,但正午时分的太阳依然猛烈。9月11日中午二点半,积善之家的十多名志愿者们顶着 34度的高温,准时出现在河口大桥西侧的澴河桥墩堤坡下,开始近四年来一直在坚持的清洁家园活动。
澴河大桥桥墩底下的这片滩涂,地势平坦开阔,青草绵延,是人们踏青游玩,垂钓休闲的好去处,但是由于相应的设施较少,行人游客们野炊烧烤的垃圾随手乱扔,让纯原生态的“湿地公园”曾经一片狼藉。
积善之家的志愿者固定在每个周六下午开展清洁家园的活动,源起2017年的春节期间一个周末的下午,会长涂雪松带着几名志愿者去看望家住南门桥的贫困户,回来的路上看到刚刚修建的澴川公园里有行人随手丢弃的垃圾,大家不约而同地俯身弯腰捡起了垃圾。涂会长当场并约定,以后每个星期六的下午都来澴川公园开展清洁家园的活动,这一坚持就是四年。虽然每次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会有所变化,但时间从未改变。 2018年的最后一个周六是腊月二十八,新年里的第一个周六是正月初五,志愿者马秀荣记得很清楚,那段时间天气很冷,但同样风雨无阻的开展了活动。
值得庆幸的是,四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见成效,每个周六下午准时出现在澴川公园的这群“红马甲”影响带动了很多人,大家的环保和自觉意识都提高了,政府也增设了更多的环卫生设备,甚至还有一些人被她们的行动感染,自愿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现在的澴川公园绿草如茵,地面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垃圾,与四年前我们刚开展活动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志愿者王爱芳说道。
澴河大桥底下的这片“湿地公园”是她们今年三月份转战的第二个“战场”,刚开始,遍地的垃圾一次要运好几三轮车,志愿者中女同志居多,每次将满满一车垃圾推到河堤上,都累得汗流浃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战果”由刚开始的用车装,现在手提垃圾袋即可。
“你们放心,等会烧烤完了,我们会自己带走垃圾的”,面对志愿者们善意的提醒,一群烧烤的年轻人内心应该是有所触动的。
“麻烦您们钓完鱼后,将废弃的鱼钩和鱼食袋等带走好吗,刚才我们有名小志愿者被丢弃的鱼钩划伤了腿,”说这话的是志愿者张姣姣,没人能看得出文静秀气的她,随爱心车队到河南救灾时,能独自扛起一百多斤的包裹。
今天来的这批志愿者,最远的是来自东站的晓玲,来回打出租车都花了50多元,62岁的李连荣退休几年了,从家里骑车过来要一个多小时,问她们为什么有如此执着的信念,几年前记者在澴川公园采访涂雪松说的这段话,道出了她们所有人的心声。
“城市的每一片绿地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政府花了这么大的精力修建这么美丽的公园,我们没有理由不爱护它,希望在我们的坚持带动下,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和参与公益的意识,只有那样,我们的家园才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