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8%的背后——孝南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运行素描

 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化解、全免费服务,去年11月,总投资1650万元、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和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孝南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成立。

这个向群众集中提供咨询、援助、调解、仲裁、诉讼、执行等服务的“一体化”中心自成立以来至今年7月,共接受法律咨询2236人次,调解矛盾纠纷198起,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8.8%、调解协议履行率达到97.25%。解决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其便捷易行的操作,使之逐渐成为群众心目中“找说法”的首选地。

金秋时节,走进孝南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这里律师工作室、公安警察工作室、检察官工作室、法官工作室一应俱全,“1+3+8+X”模式在此流畅运转。

“‘1’指中心,‘3’指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项联动,通过医患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劳动争议、信访事项、诉讼事项五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和心理疏导调解室、远程线上调解工作室、金牌调解员工作室等8个调解工作室加上其他调解组织,完成中心整个运行闭环。”中心负责人详细道来运行构架。

在区矛调中心受理的调处事项,工作人员根据职责分工,把纠纷分流指派到各相应窗口和部门,对权责不清或涉及多部门的事项,由中心兜底受理。

——适合调解的,直接分流到专业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属于部门行政调解的,由进驻和随驻部门进行调解;

——调解成功的可在中心现场进行司法确认;

——调解不成的,可在中心引导下,进入行政复议、仲裁或立案诉讼环节。

如此一来,有效避免了部门间的相互推诿,确保群众的所有诉求有人理、能化解。

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号称“天下第一难”。对此,中心囊括35个区直部门入驻,由区委政法委统一协调、监督、指导,公安、检察院、法院、信访、卫健、妇联等15个单位派员常态入驻中心实体化运行,民政、人社、教育、建设、综合执法、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环保等20个部门,采取轮驻和随叫随驻相结合的方式进驻。

35个进驻单位周碰头、月调度,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区司法局及时汇总全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相关情况,对各常驻、轮驻和随叫随到的有关部门实行季度通报。

同时,中心严格执行即接即办、会商研判、协作配合、整体联动、全周期管理、公开监督、考核评价、经费人员保障8项制度,实行常态化考核评价,通过“好差评”与第三方评价相结合,将企业和群众评价满意度作为年度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重要依据。

近日,一起跨越云梦县、孝南区两地的非正常死亡赔偿案件,在中心专职调解员及入驻中心律师、法官、检察官等的联合调解下,仅用3天时间,双方当事人就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当场对调解书进行司法确认。中心调解员黄伟文表示,以往此类案件的调处,通常情况下至少需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时间。

在中心的强势带动下,全区调处服务能力逐渐由区向乡、村延伸覆盖。参照中心运行流程,整合乡镇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在大中型企业普遍设立人民调解组织,在村级鼓励结对帮扶单位、红白理事会成员、“五老”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务求小事不出镇、不出村(社区),解决矛盾纠纷最后一公里问题,竭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作者:记者王琦 通讯员秦志刚 夏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