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端午粽香,飘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6月9日,在朋兴乡北庙村的保光广场上,由区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和北庙村村委会联合举办的“庆端午 粽乡情 爱心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动正在热闹地进行着。宽阔的广场上一片欢声笑语,排成长条的桌子前,20多名村民忙得不亦乐乎,修剪棕叶, 捋粽绳,包粽子,系绳子, “我们前几天通知了各个村湾小组(今天要包粽子的活动),早上一大早,大家都自发前来了,北庙村的支部委员桂凤珍说道。

“这样的活动肯定好啊,我们都愿意参加,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会包粽子””,63岁的吴师傅边手脚麻利地拿起一片片粽叶,卷成三角形,装好糯米压实,边微笑着说,“惟愿年年都有这样的活动,让老手艺不失传”。


“党的政策太好了,这要是在过去,做梦都不敢想”,在一棵茂盛的桂花树下,正在接受免费理发的刘婆婆,满脸都洋溢着会心的笑容,为她理发的是北庙村有名的脱贫“明星”汪四如。三十多年前,一场疾病让汪四如落下了腿部残疾,只能依靠拐杖行走。后来,他学会了理发手艺,依着这门手艺,他娶妻生子,勉强维持生计,近几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严重的腰间盘突出让他连站都非常吃力,家里的十多亩地也无力耕种,眼瞅着这贫困户的帽子再也摘不下来了。

2017年,汪四如家迎来了转机,驻村工作队来到了保光村,他家的旧房得到了重新修缮,屋里装上了自来水,工作队为汪四如积极奔走,提高低保和医保补贴,懂事的儿子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党和政府这样帮助我,现在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能为大家做点实实在在的小事,我还是蛮自豪的”,支着拐杖的汪四如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为村里的十多名老年人修剪了头发。

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的朋兴乡保光村,位于朋兴乡西北角的北庙村(原保光村)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资源不足、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耕地不足一亩。

2015年以来,区委宣传部与保光村开展结对帮扶,先后派出3批7人的工作队驻村帮扶,累计投入60余万元。帮助开展各项村级建设,修建村文化健身广场,修通水泥路,安装路灯,拓宽主干道,清理塘堰、港渠、建设公厕、植树添绿等,引进各种生态养殖业,流转土地,带动村民增收,选树脱贫先进典型,2019年底,36户贫困户110人全部脱贫,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保光村由一穷二白变为乡级强村。

“感谢村委会和工作队总是惦记着我们这些人”,在现场领到粽子、皮蛋、鸭蛋的脱贫户们感动不已。

区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队长肖群周说,端午节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与村民生活紧密相关的一种节日文化,希望通过组织这样的活动来传承民俗文化与中华孝文化,让村民留住心中乡情,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赋予乡村振兴更多的内涵和人气。


(作者:高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