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区武庙村】:脱贫不歇脚 乡村振兴显身手

5月31日,孝南区祝站武庙村脱贫户李中全投资12000元,新购置了一台汽油三轮车,作为日常务工的交通运输工具,计划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脱贫了,我要继续发挥专长,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李中全对工作队说。

李中全是武庙村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当年,母亲王桂芬患长期慢性病,儿子李海兵读高中,李中全为照顾年迈多病的母亲,只能在镇内打些散工,不能出远门赚钱,因生活拮据,而被纳入贫困户。

工作队驻村后,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帮扶措施。由于李中全有做泥工的手艺,2018年2月份,工作队组织他参加了由市住建局技能鉴定中心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颁发了建筑类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技能提高后,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度增长。“现在做一天工,能赚200多元,一年下来,务工收入有4万多元,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李中全感慨地说。

                                                               工作队对李中全家中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排查工作

    “原来,由于我的技术不精,加上干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还偷懒打打麻将,总等着国家照顾。工作队、结对帮扶人知道后,多次到我家对我开展扶志扶智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习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名言鞭策我、激励我通过勤劳脱贫致富的信心。工作队还帮我儿子李海兵落实了“雨露计划”,三年共计1.65万元,不仅大大减轻了我的家庭负担,更让我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使我的干劲更大了。村里的一些活,总是优先给我做,使我的家庭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结对帮扶干部对李中全开展扶志扶智教育,为其谋划工作方向

“近几年,为鼓励我种好优质稻增收,工作队、结对帮扶干部给我送来了种子、化肥、农药,还多次开展种植培训,我今年在去年种植2亩的基础上又扩大规模,种植3亩优质稻,不仅满足自己的口粮需求,还用来养鸡,一举多得”。

“党的好政策,让我走出贫困,走向富裕,我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回报社会。”李中全对工作队说。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庙村防控形势变得十分严峻,由于从武汉返村人数达250多人,全村须实行封闭管理,近700人的生活,生产物资供应是摆在工作队、村“两委”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李中全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自付油钱,用自己的三轮车义务为村民运送生活、生产物资,即使是顶着寒风冷雨,也在所不辞,无怨无悔,直到解封。为武庙打赢疫情防控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现在我儿子已经毕业了,在武汉工作,我的负担也减轻了,工作队帮我落实了我和儿子的外出务工交通补贴,为我母亲办理了慢性病卡,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虽然脱贫了,但结对帮扶干部还是一如既往,每月到我家走访,关心我和儿子的就业、收入情况,关心我母亲的身体状况,帮助我解决实际困难”。

  李中全对驻村干部说:“今年,由于儿子找到了工作,我和儿子的务工收入加起来预计可达9万多元,人均纯收入可超过3万元,相当于纳入时的10多倍,同去年相比,也将翻一翻,今后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会永远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继续在乡村振兴中加油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