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斗罢艰辛再出征 乡村振兴路且远

“区扶贫办公室承担承上启下的重任,会议文件之多、加班加点之多、精神压力之大,都是空前的。区扶贫办公室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我们将当作动力和起点,坚决落实“四个不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中再创新业绩。”4月30日,面对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牌,孝南区扶贫办公室负责人对笔者说。

近年来,孝南区扶贫办公室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区委部署,突出精准方略,在脱贫攻坚中以务实、扎实、严实的作风,狠抓落实,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战果。

重谋划,精准施策

区扶贫办公室始终坚持把政策研究、制定和落实政策放在首要位置。在深钻细研上级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孝南实际,与各相关部门一起逐年完善出台教育、医疗、住房、民政、产业、交通、金融、就业、电商等14个扶贫专项方案,按照“能简则简、能减尽减”的原则,督导各地结合各职能部门实际,进一步简化各项扶贫政策申办程序,制定出相对应的扶贫政策落实流程图,指导全区一个标准抓落实。

为保证效果,区扶贫办每年及时出台年度脱贫攻坚方案、阶段性工作指南,建立责任、指挥、投入、政策、组织、监管、工作“七大”推进体系,使脱贫攻坚方向准、步子稳、力度大。率先出台的《孝南区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对扶贫项目以及资产进行登记确权并建立机制加强后续管护的办法,不但保证了全区188个村扶贫资产发挥良好效益,还在全省树立了扶贫资产管护样板。

 

                                                    扶贫培训让贫困户李安学成为致富带头人

几年来,共参与制定和编写各项政策、计划、方案、调研报告350多件,编印《脱贫攻坚知识学习摘要》16本次,累计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69场次,培训扶贫工作者16115人次,成功举办了全国“互联网+”精准扶贫现场经验交流会相关活动。

盯关键,精准引领

脱贫攻坚,党建的力量是无穷的。孝南区扶贫办协同组织部门在全区全面推广袁湖村“二三四”服务管理模式(“二”即“两会”,在党员群众中组建村务理事会和专项协会,协助村“两委”做好日常性、具体性工作;“三”即“三步理事”,村“两委”议事、村务理事会决事、专项协会办事,做到群众的事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办;“四”即“四项措施”,通过强化党组织引领、强化制度保障、强化监督约束、强化考核激励,激发党员群众增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实现干部与群众同心协力、良性互动),建立以小区长、组长、湾长“三长”为核心的基层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在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同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精准对接。

几年来,党建引领发挥独特作用,全区先后选派523名党员干部,组建172支驻村工作队,区镇村三级干部3225人,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子,全覆盖点对点帮扶,建立起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共转化提升16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调整能力不强不优的村干部78人,整合资金8000余万元,建成300平米以上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36个,贫困村服务阵地实现全覆盖;支持21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和2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培育产业发展项目49个。选派154名科级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28名“一把手”担任村级“发展顾问”,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和贫困村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近2年,招录117名农村优秀青年到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建立了145人贫困村乡土人才库和126人贫困村后备干部库,有效解决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先后有120多名党员干部、70多个先进集体荣获区级以上表彰。

 

                                                                                贫困村在安装路灯

抓协调,精准服务

脱贫攻坚千头万绪,孝南区扶贫办始终坚持重服务、抓协调,把全区上下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资金投入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活力之源。区扶贫办以精诚服务促精准投资,积极参与建立“1+14”资金统筹机制,与各相关部门一起,认真组织落实区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的15%增列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统筹清理财政专项资金存量的50%用于脱贫攻坚,从2016年的3267.47万元逐年增加到2020年的8868.13万元,累计投入区级财政扶贫资金3.17亿元。针对争资立项,率先建设区级扶贫项目库,累计备案实施项目1249个,争取上级扶贫资金2.56亿元。

同时,制定出台《孝南区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制定资金拨付流程,推行函告和催办制度,保障资金精准使用。2016年至2020年,孝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工作连续5年位于全省第一梯队。

创新方式方法激活投资潜力。在孝感农商行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按照1:7比例撬动金融资金7000万元,为贫困户提供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扶贫贷款,累计发放贷款7705.9万元,“贷”动1689户贫困户增收,为“实力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钉钉子,精准落实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几年来,孝南区扶贫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与农业、经管、人社等部门一起聚焦发力,狠抓落实。

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他们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特色产业体系建设。以向全区61个贫困村选派84名产业发展指导员的形式,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305人,带贫1919户。到2020年全区有 2280户贫困户自主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落实奖补资金290.5万元,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率达100%。

 

                                                   在新型经营主体带领下贫困户走上产业发展致富路

着力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去年以来,对59个符合条件、减贫带贫成效显著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产业扶贫奖补资金880万元,激励其大胆发展。在能量足、体能壮的同时,这些经营主体积极反哺农业,无偿支持村级集体资金 70万元,835 户贫困户从中增收,其中年增收4000元以上的贫困户553户。贫困劳力外出务工人数由2016年的4176人逐年增加至2020年的6943人,贫困户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

目前,全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6 家(其中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6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1家),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8家,市级34家),993个村级扶贫项目全部确权到村,61个贫困村实现村村有特色产业、年年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级产业逐步迈向“一村一品”,农业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在2018年、2019-2020年全省成效考核中分获得“较好”、“好”等次。

春风化雨,洒汗育苗。孝南区脱贫攻坚成果是区委区政府领导全区上下,一心埋头苦干的回报,倾注着全区扶贫干部群众的满腔赤诚与拼搏豪情,这股担当作为的劲头正陪伴着全区干部群众,信心百倍地奋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大道上…

 

                                                                朱湖办事处产业发展的美丽乡村


(作者:万清平 丁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