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新型经营主体激发乡村活力

总面积500余亩的金色农耕园成为孝感市单体种植葡萄面积最大、设备最先进、品种最高端的水果种植基地。园区自主发明的种植技术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跻身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种植基地行列,带动周边1300多人发展致富。

 土地流转拿租金、就近产业基地务工赚薪金、入股分红获股金、订单农业得现金;近年来,孝感市孝南区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下,“四金”模式,把脱贫出列户利益精准嵌入产业发展全链条,促进全区农业产业扶贫成果不断巩固和提升。2020年以来,全区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比率10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比率100%。

孝南区紧紧围绕“兴产业、壮主体、建联结、促增收”的工作思路,充分激活产业造血机能,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促进贫困户持续稳步增收。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区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壮大,农业产业扶贫质效不断巩固和拓展。

孝南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品牌化经营的思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实现特色产业对行政村、贫困户的全覆盖,形成优质稻、油菜、蔬菜、水产、畜禽、花卉林果“六大”特色产业。

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全区向61个脱贫村共选派84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优质糯稻产业、果茶产业、蔬菜产业等3个技术专家团队,创新技术培训指导方式、拓展培训内容,丰富培训载体,把培训课堂搬到村湾,技术指导到户到人。几年来,采取不误农时、抢抓农事创新培训方式,把培训工作搬上“云端”,共对贫困户开展技术技能培训3586人。

通过打造“一村一社”格局,让新型经营主体壮起来。近几年,全区共有各类减贫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3 个,建有315个扶贫产业基地。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个、省级9个、市级33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7个、省级11个、市级22个,全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0个。59个奖补主体无偿支持村级集体资金70万元,带动增收贫困户835 户,其中带动务工年增收4000元以上贫困户553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