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松劲 乡村振兴再发力

 

“感谢党和政府为我新建了住房,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现在我的低保、残补每月合计有500多元,生活也不愁了,我要用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振兴。”3月30日,孝感市孝南区祝站镇武庙村脱贫户朱仕顺感激地对笔者说。

朱仕顺是祝站镇武庙村2015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人口1人,他患有肢体和智力双重残疾,常年与年迈的父母住在一起,生活很不方便。工作队根据他没有劳动能力的现状,帮他申请了低保调标、危房改造,落实助残、住房、饮水、等相关扶贫政策,去年,朱仕顺已实现稳定脱贫。

朱仕顺父母亲说:做梦也没有想到,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儿子,能住新房子,每个月有生活收入,减轻了我们老人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了。我们全家都享共产党的福!全力配合乡村振兴工作。

 

 

 朱仕顺在新建的房屋前休息

李海兵是脱贫户李中全之子,2017年至2020年就读于武汉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国家“雨露计划”助他完成全部学业,现就业于武汉市江汉区泛海生活广场,月薪近4000元元,“是国家的教育助学政策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让我学到了一技之长,我定要加倍努力工作,回报党和政府的关怀,乡村振兴需要我做什么,我一定尽心尽力。”3月30日,李海兵激动地打电话对笔者说。

                                李海兵在工作室线上查看顾客点单数据

陈伦安曾是武庙村有名的困难户、贫困户,他患有肺癌,妻子陈翠莲和儿子陈辉分别患有智力三级、二级残疾,全家生活举步难艰。工作队根据他不能外出务工(照顾妻儿)和有种植水稻专长的实际情况,引导他种植优质稻“黄毛粘”并支持种子、化肥、农药,聘请农业专家开展种植技术培训,2019年、2020年分别落实种养殖产业奖补资金9000元和19500元,2020年,他家的种养殖收入达8万多元,彻底摆脱了贫困的帽子,他分别被评为孝南区脱贫示范户、孝感市脱贫之星。

 陈伦安和儿子陈辉正在封装“黄毛粘”大米

2021年,陈伦安计划在2020年种养殖规模的基础上,新增养牛项目,进一步增加家庭收入,他对未来的生产、生活充满信心,他说:“有了脱贫之后‘四不摘`作支撑,我决心在乡村振兴中再加油,再出发,发展壮大种养殖产业,争做乡村振兴之星!″

     

(作者:刘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