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戴,感谢您这些年对我家不遗余力的帮扶照顾,才让我摆脱了贫困,住进了新房,如今儿子也上了职校,日子一天真是好过一天呀”。12月14日,孝南区肖港镇群建村贫困户杨胜华正在腌制腊鱼腊肉,对前来入户帮扶的孝南区司法局包保帮扶干部戴方志感激地说。
精心入户,摸清实情。戴方志2016年与肖港镇群建村贫困户杨胜华一家结对帮扶以来,始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积极履职尽责,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精心入户不走过场。每次走访务必见面,或是电话访谈,充分了解杨胜华一家的生产、生活难处。杨胜华一家4口人,自己和妻子皆为二级智力残疾,工作难找,上有年近80岁的老母亲要赡养,下有儿子在读书,家庭开支大,2016年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日子过得极其艰难,而且住房年久失修,戴方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戴方志入户走访贫困户杨胜华家
真心帮困,确保脱贫。为了让杨胜华一家尽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习近平总书记脱贫路上不落一人的目标落到实处。戴方志始终做到帮扶思路清,帮扶措施真,帮扶政策准。
一是充分利用政策进行兜底,确保有稳定收入。戴方志迅速帮助杨胜华夫妻二人办理残疾证,每人每月残疾、生活补贴150元;并与村干部、群众代表多次沟通,协助杨胜华夫妻及其儿子办理了低保,每人每月335元;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为杨胜华之子申请助学金、雨露计划,每学期1500元;向政府申请到扶贫金融贷款10000元,每年分红600元。
二是鼓励、帮助其就业,确保生活更宽裕。杨胜华夫妻二人虽有智力残疾,但为人朴实,帮人看门照家还是可以胜任的。2018年,两口子在戴方志的协调和鼓励下,在孝感城区建筑工地上找了个看门的工作,包吃包住。“老戴,谢谢你给我们找的工作,我们绝不会辜负你的倾心帮扶,更不会辜负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我们在工地上干得很开心,管吃管住一个月还有1200元的工资”。杨胜华在电话里高兴地对戴方志说。“老杨,你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不用谢我,我们只是把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政策认真落实好”。杨胜华夫妻二人一年的务工纯收入达到了1400余元。2018年底,杨胜华全年家庭收入30732.66元,全年纯收入30332.66元,全年人均纯收入7583.16元,超过国家和我区贫困标准,顺利实现脱贫销号。
三是申请危房改造指标,确保有安全住房。杨胜华家三间瓦房年久失修,山墙炸裂,最大裂缝处达10公分。杨胜华夫妻表达能力有限,戴方志每次入户都找到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反应探讨,不厌其烦,这件事几乎成了他下乡入户走访的必做题,2018年终于申请到指标,政府补助20000元。2019年7月进行危房改造,房屋主体竣工时,戴方志自己拿出500元,表达对杨胜华喜得新居的祝贺。杨胜华满含热泪地握着老戴的手,激动地说:“上次我爱人生病了你也是自掏腰包给我送来了500元慰问金,你说让我怎么谢你呢?我这都是享的党的福。”
戴方志给贫困户杨胜华送去慰问金
实心扶持,以利长远。 扶贫先扶智,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播。杨胜华的儿子杨灿,性格内向,与人缺少交流。戴方志始终把杨灿的学习记挂在心上,隔三差五向其父母了解他的学习成绩,劝导杨胜华夫妇再苦再难,都要全力支持孩子的学习,现代社会无论哪行哪业都需要知识,只有孩子掌握知识,你们家才能有盼头,目前杨灿就读孝感红人职校计算机专业。
“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决不能些许瑕疵影响脱贫的成色。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话语,把贫困群众的生活改善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