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柔情勇担当 巾帼不曾让须眉——记广场街道一宫社区党委书记鲁春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孝感的疫情短时间迅速恶化,患病人数直线上升,鲁春清知道这是一场关乎着千万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仗,她身负重责,不能有丝毫的胆怯和退让,在她守卫的战场上,必须要打赢。

疫情来袭,临危不乱

一宫社区,位于老城区的中心地带,是典型的村改社区。占地0.6平方公里,有6个辖区单位,6个自然湾,7个网格,人居分散,遍布长征路、仙女路、学院路等各处,小区共计1795户,含湖工学生共计24498人,其中700多名少数民族人口。社区房屋布局还保留了村组自然湾的特色,社区没有物业,大多是三无小区和散户。

社区情况复杂,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鲁春清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但她也知道,困难再多,挑战再大,心也不能慌,身为一宫社区的党委书记,她必须咬紧牙关,把这副担子挑起来。

接到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后,她第一时间召开社区干部会,传达疫情严峻形势并谋划部署防控举措。疫情任务重、时间紧、情况急,光靠社区几个干部,很难完成,必须发动群众。腊月二十八,她召集社区党员、宗族有声望的居民代表等50余人商量社区防疫工作,明确取消春节拜年,严禁串门走访;部署摸排武汉返孝人员和发烧人群;全面劝阻红白喜事和武汉亲人返孝。

部署会刚开始,鲁春清突感自己右下腹隐隐作痛,会开到中途,她便坐立不安,冷汗淋漓。但当时是打仗击鼓的关键时刻,一个小动作都可能动摇军心。于是她用手摁住痛处,撑到把会开完才强作镇定,迈着打颤的双腿慢慢离开座位。当晚,她就被同事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心绞痛要其居家休息,家里人也做她工作。但她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要返回战场,“如果我不去社区‘坐镇’,群众肯定会担心、猜疑。防疫任务来得急,我不在,那帮年轻伢肯定手足无措。”

第二天清早,她照常第一个到办公室,社区党员、群众看到她坐在办公室忙碌的身影,一些慌乱不安的噪音消散了,群众的心也安稳了下来。

社区摸排,细针密缕

为落实好社区摸排这个“细胞工程”。鲁春清确定了 “三包一巡”摸排工作架构,即村湾党员包户、单位党员包楼栋、社区干部包网格、组长负责每日街上门店巡查,确保摸排深入社区各个毛细血管。整个摸排工程分为三轮,第一轮用一天半时间摸排武汉返孝人员及发烧群体,共摸排出2名发烧人员,70名武汉返孝人员,其中1名是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返回人员。大年初三,她立即组织开展第二轮摸排,入户登记、上门量体温、查确切人数,摸排出12名发烧人员,其中确诊2例,都与武汉返孝人员密切接触感染。根据摸排结果,她安排专人对武汉返孝及发烧人群重点跟踪,每日上门测体温,及时反馈身体信息。

一宫社区点散、人杂,外地滞留人员多,为彻底摸清社区所有居民的具体情况,鲁春清带领大家想方设法、不分昼夜反复“侦查”。因恐慌,少量群众不开门、不配合,为了彻底摸清屋内情况,她带头连夜巡逻,看屋内点灯、水电表转动情况,甚至上门贴温馨提示封条等,绞尽脑汁,不留盲点。其中有一户,一个年轻女孩独身滞留在亲戚家,闷声不开门,在一次门口“封条”出现裂缝,她敏感的确定屋内有人,反复做工作,才将女孩唤出来,量完体温,又细心嘱咐她加入社区防控群,并送上一些生活物资,考虑到女孩子独居不安全,特安排专人定期上门探访。

在鲁春清的带领下,一宫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齐心奋战,于2月14日,完成了第三轮摸排,打通了社区所有的“毛细血管”,做到不漏户、不漏家、不漏人,通过密切跟踪特殊人群,及时转送发烧人群和密切接触者,迅速、果断切断了传染源。

卡口值守,化散为整

要守好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内防扩散之余也要注重外防输入。一宫社区村湾分布零散,与周边社区交叉有不少插花地带。如何在人少口子多的情况下筑牢社区外围防线,当时让鲁春清倍感头痛。经走访、商讨,她决定先提前防守好各个辖区单位的道路主卡口。卡口设立初期,阻隔材料、值守人员极其紧张。材料没有?她就四处托人到旧厂房搜罗。人员紧张?她带头发动自己家属帮忙值大夜班。在大家的努力下,社区卡口管控开始顺利运转。

正月初的孝感,风雪交加、寒气逼人,初期物资极度缺乏,没有帐篷、暖炉,卡口值守人员只能冰天雪地里坚守,冻得实在受不了就去旁边人家的屋檐下躲一躲,但无论怎样艰难,她都带头咬牙坚守。

防疫开始,不少群众对社区作多有抵触,面对群众的不理解,鲁春清苦口婆心反复宣传、做工作,力争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随着疫情严峻形势加剧,加之下沉党员干部增添力量,社区防控逐步升级。为管严管实,鲁春清提出化散为整防控方针,立即闭死16个小通道,仅留必要的四个大卡口,预留村组紧急通道,24小时专人值守,从内到外,严防死守。为加强插花地带人员管控,鲁春清与周边社区开展联防联控,畅通信息、及时互相反馈居民情况。

筑牢一张疫情防控网困难重重,复杂的社区构成、内忧外患的各类问题经常让她睡不着。还有少数居民暴力冲卡、半夜翻墙外出也社区工作者防不胜防,但无论是“冲”进来的,还是“逃”出去的,哪怕不眠不休,鲁春清也要一追到底,及时将人员遣送回原居住地。

民生保障,丝发必兴

这次疫情,对社区治理也是一个大考验。除了“严防死守”,还要下足“绣花功夫”。物资保障、水电供保、管道维修、保洁环卫、消防安全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细枝末节”都不能有半点马虎。“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鲁春清三十多年来做群众工作一直坚守的原则。

1795户居民,是1795种需求。为及时、高效回应居民各类生活需求,鲁春清指导以小组、楼栋为单位成立了24个微信服务群,居民在家线上“下单”,工作人员负责线下“接单”。

为减轻居民生活负担,她积极联系辖区爱心企业提供援助,先后在社区普发了四次爱心菜,挨家挨户送上门。

考虑到社区存在部分弱势群体,她安排专人对口包保。该社区有低保户57人,独居老人13人,80岁以上老人48人,其他群体(包括4名透析病人)14人。对这些重点关注对象,除基本的物资保供外,她细心体贴尽量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譬如为精神疾病患者,与市康复医院联系,开辟了送药“绿色通道”;譬如安排专车定点接送透析病人等。

有位92岁老爹爹,独居,受疫情影响儿女探访不便,老人脾气日益暴躁,志愿者上门也被“赶”出门。一天,他坐在村组卡口感叹:“儿子姑娘都不来看我,我这活着还有什么味儿?”鲁春清在旁听到这消极的话,脑海立即拉响警报。立即联系社区一名做事成熟稳重的志愿者,定向关怀老人。这名志愿者接到任务后,对老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爹爹想吃什么他就想办法做什么,把老人当父亲一样对待。不久,老爹爹的心态明显开阔了很多。有次硬塞给鲁春清2000元钱,说捐给社区买口罩。握住老人递钱时哆嗦着的双手,鲁春清湿了眼眶。

社区还有一名17岁陕西小伙儿,年前来孝会网友,结果被朋友“扫地出门”,无处可去,被送来社区。测温发现低烧,鲁春清又紧急将其转送至集中留观点,幸运的是患普通感冒发热。当时,离孝离鄂通道全部关闭,鉴于小伙子无家可归,鲁春清打报告让他继续住在留观点。在离鄂通道解封的第一天,她又赶紧联系其家人,安排两名志愿者开车专程送他回家。因挂念一行人的安全,鲁春清一夜未眠。直至人员安稳送达,志愿者平安返回,鲁春清心里悬着的石头才算落地。

由于劳累过度,抗疫期间鲁春清腰肌劳损发作,连站起身来都十分困难。但想到社区繁重抗疫任务,她绑上腰带,立即投入工作,布置安排防控事宜。她说,只要能打赢这场仗,守住社区居民的安康,自己身体受这一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疫情无情,人却有情

为保障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鲁春清组织专人为工厂消毒、检修水电、提供防护物资,并为企业职工联系居住场所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截止目前,一宫社区4家工厂企业有序开工,300多家经营门店中除文件规定暂停的场所,现已复工148家。

在这场抗疫战争中,鲁春清带领下沉的党员干部守卡口、送物资、入户摸排;带领志愿者们舍小家为大家;带领社区党员干部们日夜拼搏…正是在这种不战不休的守护下,一宫社区熬过寒冬,迎来了春天。自2月8日以来,社区再无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2名确诊病例都痊愈出院,社区居民从不愿封转变为不愿拆,一宫社区被评为孝南区第二批无疫小区


(作者:王荣娇 何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