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众眼里,
他是党纪国法的护卫者;
在“老虎”“苍蝇”眼中,
他是不留情面的“黑脸包公”;
在家人朋友眼里,
他是工作“狂人”……
他,就是孝南区纪委监委派出第八纪检监察组干部张健。
不惑之年、在职法律硕士、22年检察履历、纪检监察干部,这是张健的“标签”,也是那些黑恶分子闻之胆寒的利刃。
2019年7月,孝南区纪委监委派出第八纪检监察组成立,张健与组内其他几名同志负责联系公检法司等8个部门的日常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一方面要保护没有问题的党员干部,另一方面对于举报属实的案件要进行严厉查处,办案中难免会面对曾经的老同事、熟人和朋友,该怎么做?
“让事实说话”,这五个字是张健给出的答案。
不放弃 查清真相
“打网破伞”,尤其是扫除“黑伞”、“警伞”、“庸伞”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部分。
2020年5月,在办理某起实名举报政法干警充当“保护伞”案件时,举报人向其讲述了自己被骗取数十万元积蓄的悲惨经历。张健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履行完程序后立即启动初核。调查中,一名重要涉案人员起初有心理抵触,不愿配合谈话调查,案件难以继续。
但张健坚信,只要不放弃不抛弃,耐心解释,就一定能查明真相。
经过7个小时耐心细致的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攻破了这名涉案人员的心理防线,交代了其他人员的犯罪线索,案件由此取得了重大突破。
不徇私 保护真相
在办理省扫黑办交办的举报区某政法机关某工作人员涉黑恶“保护伞”案件时,有熟人找到张健,暗示能不能从轻处理,他立马严词拒绝,带着初核组认真研判,逐步分析,细致调查,各个击破,后查明该工作人员没有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但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存在程序违法行为,经立案审查后由区纪委对其作出党纪处分。
张健说,查“保护伞”线索,一定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在办理一起实名举报涉黑涉恶“保护伞”问题线索时,由于所反映的问题已时隔久远,被举报的涉案人已经离世,部分证据灭失,在场证人不多且不愿配合,取证非常困难。
张健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有针对性地制定更详尽的方案,并逐个走访在场的证人,从只言片语中敏锐地抓住案件突破点,并收集证据,最终查明该案件并不涉及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问题。
“经调查,很多案件并无涉黑涉恶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问题,与举报内容不相符,面对这样的结果,我并不觉得做的是无用功,干部受到不实举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替他们澄清、正名,还他们清白,尽力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张健说。
不停歇 风雨前行
“家里的事全甩给爱人,心里挺过意不去的。”说到自己的小家,张健颇有愧疚。“好在爱人理解我,虽然有时嘴上唠叨两句,但最终还是支持我。”
信访件一般情况下应在规定的三个月期限内办结,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5至7月信访件积压十余件,7月7日 ,儿子高考第一天,张健放弃了作为父亲对子女的守护和陪伴,没有向组织请假,把儿子交给爱人,自己一大早便冒着滂沱大雨赶去单位上班。
办公桌一角
张健说,今年是全国扫黑除恶惩腐打伞专项行动集中攻坚的关键期,积压信访举报件还未处理完,一天也不能耽搁呀!
谈起张健,同事池卫安说,从他身上看到了骨气、底气和志气,他工作干练、沉稳、主动,处理问题严谨,做事很有条理,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定是他,和他在一起共事,那叫个愉快!
截至10月底,派出第八纪检监察组共收到问题线索38起,其中7起涉黑恶“保护伞”问题线索,占比18%,八组的同志齐心协力,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加班加点,仅两个月的时间就将这7起问题线索办理完毕,并移送问题线索3件,立案审查3人,给予党纪处分2人。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保持反腐高压态势,打虎拍蝇不停歇。“群众的期盼是我们最大动力,我们有责任还来艳阳天。”张健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