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笑脸——孝南区脱贫攻坚剪影

“如果不是那天你及时把我送到医院治疗,现在我的坟头估计都长草了。” 8月26日,西河镇光明村田家湾72岁的田耀明老人笑着跟我说。

我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卫生院院长,贫困户田耀明和上初二的孙女田秀丽是我的包保对象,爷孙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

前年,田耀明在田间劳作时,意外跌倒导致多处骨折,我立即安排老人到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手术治疗,康复治疗期就转入我所在的西河镇卫生院住院,以便于照顾。虽然手术及时,但是由于年纪较大,还是留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随后我咨询民政部门,获知相关补助政策后,立即全程陪同老人到孝感做了伤残鉴定,办理了残疾证,现在老人每年能享受到国家600元的残疾人生活补助。

1月10号,临近春节,我带上生活物资,上门探望田耀明爷孙俩。

到了老人家,推开紧闭的小院栅门。没有平日里的鸡鸣狗吠声,堂屋的大门也紧闭着,我敲着门并呼喊着,依旧没人应声,推开大门,走向堂屋后老人简陋的卧室,才听见他微弱的声音。他身体蜷缩在深色的被子里,头朝外扭过来,艰难地看着我,眼神中夹杂着痛苦。

“您怎么样,哪儿不舒服?”我急忙问道。

“肚子疼了三天,去村里打了针的,但还是疼。”田爹爹艰难地说道。

田爹爹两天没有进食,额头很烫,发热,全腹压痛、反跳痛,脉搏细弱,这是典型的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我意识到情况紧急,立即通知西河镇卫生院的救护车来接田爹爹,交了100元办理住院手续,让手术室准备急诊手术,同时与医共体上级医院的专家取得联系,火速驰援卫生院。

田爹爹患高血压、冠心病已有几年,需坚持每天吃药维持血压,手术难度和风险很大,经过专家组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和西河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田爹爹病情逐渐好转,10天后顺利出院,总费用8000多元,报销后自己只付了几百元。

4月,疫情解封后,谢志强上门探视田耀明

因为疫情,老人回家后我多次电话回访,田爹爹一直说身体恢复蛮好,我也逐渐放下心来。4月初,疫情解封后,我几次到老人家里上门回访,给老人检查身体,了解爷孙俩生活情况。每次入户回访,爷孙俩都是千恩万谢,我笑着说:“不用谢,都是国家政策好,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7月14日,谢志强上门探视,询问田秀丽,关心其学习生活情况

8月26日,我顶着烈日又去了田秀丽家,田秀丽上学去了,田爹爹拄着锄头,斜靠在小院旁。看见我来,急忙起身,面露喜色地悄悄告诉我:“今年可是逮到机遇了,我不是身体好点了嘛,把那17亩地全部种了中稻,今年光景好,没病没虫,雨水足,水稻价格比往年高。”

“那可是好事,看来今年收获能不小呢!”

“可不是嘛,肥料、机械、种子国家一亩地补助300元,我估摸着算了算,今年一亩地纯收入最少800块呢,17亩地就是一万四。”田爹爹开心的说道。

“那不是要请人收割?卖给谁呢?”

“开收割机的师傅们和收购水稻老板们都在村口排着队呢,只要我们说一声,这边收割,那边收谷,都不用晾晒呢,再等几天,谷子再长饱满点,我那17亩地呀,一天都能够全部收完。”田爹爹信心满满地说道。

“那好,下个星期您收谷子的时候我再来帮忙。”

望着田里整齐的水稻,看着老人露出的笑容,包保三年,第一次看见老人像今天这样高兴,从“等靠要”到自给自足,精准扶贫为贫困户带来了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扶持,政策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支撑。


(作者:谢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