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千亩藜蒿 收获千户幸福


近年来,孝感市孝南区卧龙乡澴西村大力发展藜蒿产业,迅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原本生活拮据的村民们钱袋子鼓起来了。

澴西村由原群乐、大明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429户1821人,大明村则由于府澴河改道等历史原因,村里人均土地不到一亩,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到2019年底,澴西村集体年收入97864元,人均纯收入15839元,这要归功于该村藜蒿产业的的发展。

2015年7月,原本从事建筑行业的大明村村民李三清受到邻县藜蒿种植成功经验的启发,毅然放弃原本红火的事业,说动10余名种植户牵头,成立“孝感市三清藜蒿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动赴江苏学习到了藜蒿种植第一手技术,回到村里试种。

区法院驻澴西村工作队队员及村委会干部鼓励李三清以藜蒿合作社为龙头,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双层分权经营模式,对加入合作社的蒿农,合作社提供技术培训和种植技术指导,联系销售渠道,对蒿农统一管理,统购所需物资,统一分配销售,以扶持村内藜蒿产业发展。同时在卧龙乡党委,政府支持下,村委会还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平整项目,给合作社架电,用硬化机耕路,方便合作社村民劳作。经过几年的积累,合作社摸索出一套独有的藜蒿栽培管理技术,亩产纯收入高达2万元。丰厚的利润很快吸引了村里100多家农户加入,种植面积由原来的500亩发展到1000多亩。

2016年以来,澴西村通过大力发展藜蒿产业,人均增收5000多元,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基地+产业+市场+贫困户+村集体”的脱贫模式初显成效。合作社优先流转贫困户家庭土地63.4亩,带动就业200余人,其中就有23人属精准扶贫对象。

2017年群乐村脱贫出列。为继续巩固脱贫成效,乡村两级与三清藜蒿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卧龙乡帮助合作社改善基础设施,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合作社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吸纳贫困户到合作社就业。

2018年,卧龙乡通过“百企帮百村”扶贫活动,引来海川集团投资17万建成了藜蒿合作社交易市场,投资14万为贫困户建成钢构大棚65亩。交易市场、钢构大棚直接交付给三清藜蒿合作社使用。合作社以700元/亩流转农户土地,流转贫困户家庭土地63.4亩,带动就业200余人,成功使得澴西村在2018年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顺利实现村脱贫。

2019年,工作队与澴西村村委会一起,实施“绿色产业引领、一物多方受益”产业扶贫举措,以三清藜蒿合作社为依托,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种植品种,栽种100亩海南尖椒,利用网络平台,将产品销售到外市外省,同时大力扶持群乐片低湖田养殖项目,以种养优质稻、龙虾、莲藕等作物为主,为民增收,并带动贫困户就业6户7人。2019年底,工作队及澴西村村委会干部的努力下,澴西村全体贫困户已达到脱贫标准,按期脱贫。

今年初,受疫情影响,澴西村200亩水产养殖项目以及三清藜蒿基地被迫停产三个多月,三清藜蒿合作社的李三清、张海云、李银田等人慷慨解囊,累计捐赠藜蒿30万斤,为防疫工作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李三清带领合作社村民清点待捐赠藜蒿

复产复工后,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推进,区法院驻卧龙乡的3个驻村工作队发动一切力量联系种子公司,运送优质稻良种2万斤,分发到农户家中,同时组织运输农药、化肥到各村代销点,力保春耕生产及外出务工工作有序开展。

8月,正值酷暑时节,往年这时澴西村的村民们大多数正顶着烈日在外打工。自从村里发展出黎藜蒿产业后,大多数村民开始选择在自家门口就近打工,每天收入从80元到200元不等,收入增多了。

村民李菊田笑着对工作队长韩启宏说:“现在我的半亩地每年净赚七八千,再加上我打工挣的钱,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感谢政府,感谢扶贫干部让我们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作者: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