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产业从一无所有到现已形成500亩吴茱萸、300亩小龙虾和2座光伏发电站、园林绿化、苗木花卉为主导的四大支柱产业格局,2019年集体经济收入16.8万元,今年可突破25万元。
空壳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到25万,孝南区杨店镇栖凤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国胜同铁坝村干部群众整整苦干了三年。
产业匮乏是栖凤村群众致贫的根本原因。治穷先治本,扶贫先扶人。
张国胜带领村一班人,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脱贫攻坚的“牛鼻子”,从源头“拔穷根”。
几年里,张国胜在栖凤村开始了艰辛的探索。
张国胜最初想过林果种植,但果贱伤农;计划过种脐橙新品种,夭折了;后来谋划大棚蔬菜,也放弃了;准备扩大小龙虾养殖,但沿铁坝河地域狭窄,低田、水源都有限……。
2018年6月,张国胜同回乡创业的复退军人张涛一拍即合,联手开发吴茱萸产业。
三年来,张国胜先后去阳新学习,到利川取经,力排众议,化解矛盾,助力张涛投入150多万元,先后分三期
建设起高标准的吴茱萸产业基地500亩。在他的主导下,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循环、绿色、融合”为建设思路,
以“创建生态产业园、带贫嵌入产业链、复制打造产业群”的发展路径,以“企业承包、村民承租、集体收益、三方
共赢”的“合作社+基地+党支部+贫困户”、“打造农旅一体化”的帮扶脱贫模式,符合贫困地区开发式、“造血”
式扶贫的产业扶贫之路。这个模式,不仅流转土地农户每亩每年收益300元,而且一定年限按比例增长,每亩带动
贫困户、村民用工30至50个。仅此一项,每年有30多个贫困户和村民平均增收3到5千元,村集体年收入近10万元。
后来,张国胜还改造规范“小龙虾、林业苗木”等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引荐贫困户打工,对接产业奖补政策,实现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三方受益”,村集体每年增收3万多元。现在全村发展起各类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8家,流转面积3000多亩。
贫困户万汉洲、万水华想自主创业养小龙虾、养鸡,但苦于缺资金、缺技术。张国胜上门给他们鼓劲打气,并先后送去资金7万元和技术资料,还请来技术员上门指导。现在,2人成为全区创业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
橡树庄园主闵宝军开发种植美国橡树500亩,经营品种“天上地下都有,种养旅游齐全”,成为贫困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国胜协调日用工10多人,带动本村和邻村贫困户10多人脱贫致富,年为村民土地流转、打工和村集体经济共贡献50万元。
铁坝村园林绿化形成较大规模,2019年在孝南区唯一被授予"全省绿色乡村"称号,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张国胜深有感触地说: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核心、重点、难点和关键,实现“输血”“造血”相结合、“授鱼”“授渔”共融入,是最根本也是最长久的扶贫之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