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卧龙乡以“六化”工作目标作为全乡基层党建工作的抓手和载体,用强有力的党建基础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持续加强“三个武装”,让基层组织建设品牌化、制度化
(一)抓严主题教育。打造“封闭学习周”、“党委晚自习”、“思想大讨论”、“传统化教育”、“书记讲党课”五大学习板块,开展学习活动26次;检视问题,从群众最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出发,广泛征集问题37个,解决了孝福路扩建、9个村安全饮水等民生难题11个,化解民生领域信访积案11个。
(二)抓牢支部主题党日。推行支部主题党日“3+3”工作法,通过按月缴纳党费、集体诵读党章、重温入党誓词3个规定动作,突出活动仪式感、增强身份归属感、唤醒党员使命感,创新研学研讨、民主议事、好人好事3个自选动作,全年共群议村级大事353件、解决民生问题165起,通报先进典型205人次,择优推荐最美孝南人4例。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全年参加支部主题党日26次。
(三)抓实软弱涣散村整顿。因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班子队伍不健全,长征村被列为省级挂牌、市级摘牌的软弱涣散党组织,为达到整顿-转换-提升的目的,乡党委统筹资金130万元,修缮村级道路2公里、改善党员阵地400㎡、安装路灯235盏、改造危桥5座。以长征村整顿出列为示范,全年提档升级新垸村、金星村2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将白龙村升级为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河口、八埠、澴西3个村为党员教育示范基地。
二、充分整合“三支队伍”,让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化、规范化
(一)鼓舞干劲,唤起党员干部对卧龙发展的强烈期盼。六届区委区政府发展南城新区的思路已经确定,近年来南城规划的拓展、交通设施的改善、“中国卫生用品之都”等重大决策的谋定,卧龙乡融入主城区的步伐越来越坚定,变化越来越值得期待。谋定而后动,工作做得好不好,主要看领导班子、乡村干部、广大党员的合力。只有抓住发展的主题,矛盾才能分清主次,问题才能分清实质,思想才能统一。通过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双重组织生活等方式,充分张扬干部的工作热情。用发展凝聚人心,唤起党员干部对卧龙发展的深厚感情和强烈期盼。
(二)严实作风,创新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在党政班子成员中实行重点工作上墙公示,量化打分、月评月考,领导干部以身示范冲在一线,协调服务在一线,处理矛盾纠纷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在机关干部中实行“三分之四工作法”,三分之一的时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三分之一的时间处理业务工作,三分之二的时间搞好项目建设,让党员干部先锋作用在一线发挥。在村干部中开展季度、年终绩效考核,不断完善村干部专职化管理。
(三)风清气正,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空前,连续三年被评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全年立案17起,党纪政纪处分17人。制度效能凸显,按照区委第9轮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要求,制定出台《卧龙乡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事项流程图》等10余项规章制度,明确权利责任,规范用权流程,让乡村干部在规矩中能干事、干成事。
三、努力构建“三个机制”,让基层组织建设具体化、常态化
(一)完善“党建+脱贫攻坚”的治理模式。选派非贫困村驻村工作队11个,并对全乡驻村工作队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实行“5天4夜”工作机制。整改落实了中央、省级专项巡视反馈的11类21项29个具体问题和“两不愁三保障”排查的227个问题。争取扶贫资金349.7万元,引导实施扶贫项目14个,教育、健康、住房等13项脱贫兜底政策实现全覆盖。
(二)完善“党建+社会治理”的治理模式。坚持把“抓在平时、用在急时、管在常态”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建立了“乡-村-组”三级工作责任网络,调整了“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信息员”三级矛盾排查化解责任网络,充实了“驻村领导责任-村级工作队直接责任-部门干部包保责任”三级工作落实责任网络,深入推进政策宣讲、移风易俗、矛盾化解、扫黑除恶等工作,全年妥善化解信访案件135起,治安拘留45人、刑事拘留28人,2019年全年未出现一起聚集性越级上访事件。
(三)完善“党建+项目建设”的治理模式。全乡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辖区内22个区级重大项目,均按日历进度有序推进。全年共完成征地1000余亩、房屋拆迁近20万平方米,高新区内场平180万方,迁坟2000余座。特别是中顺二期扩能项目仅用1个月时间完成征地200亩、迁坟1476座、场平6万方,老澴河综合治理双合片区45天完成房屋征迁,提前递交“任务书”,拆出卧龙“加速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