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三汊镇卫生院护士们积极响应,挺身而出,克服恐惧,投身到战疫中,她们是女儿、是母亲、是妻子,这一刻,她们放下家庭,成为一名战士,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初心。
普通门诊护士楚群英、严杏子、黄红娣和她们的丈夫都奋战在一线,不能回家,担心家里储备的食物是否吃完,担心孩子网课是否完成,担心孩子没有父母在身边是否能照顾好自己,轮休之余,她们给孩子们送物资,只能把东西放在小区门口,忍着眼泪,远远的看一眼孩子。
总是满脸笑容的周英华有着二十多年的护理经验,唯一的女儿被困武汉,她只能在休息之余通过视频了解女儿的情况,明明内心十分担忧,但仍每天积极向上,鼓励安慰大家,带领科室的姐妹们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随着疫情发展,需要组建隔离点医护团队,她和楚群英作为科室最年长的护士,主动要求去隔离点一线,和年轻护士们一起倒夜班,用她们丰富的护理经验带领年轻护士贡献自己的力量。
护士魏莎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上小学的女儿每天要上网课,小儿子刚刚会走路。在得知上级医院需要借调一名护士支援隔离病区,她不惧病毒,放下孩子,请战到最危险的地方去,生活态度佛系的她,这一刻是一名热血战士。同事问她:“家里两个孩子放心得下吗?”她说:“我想到一线去,像我的同学们一样,她们都在武汉最前线,我也要冲在前面,孩子爸爸在家,没事的。”平淡的话语下是她热于奉献的心。同样在第一时间请战的还有李蒙、周燕、徐阳芳,特别是内科护士长周燕,去年被查出甲状腺癌,吃药治疗至今,但她说:“作为护士长我更要冲在最前面,我会保护好自己的。”
院内年长护士杨艳珍时常说:“下次隔离点需要护士,就让我先去,不能因为我是老同志就照顾我。”
疫情期间,各科室护士调动较大,李婷、程娟、苏盼作为各科室中坚力量,每次调动都积极相应,在门诊护士长余凡的带领下组成预检分诊团队,护士最紧缺的时候,她们下夜班当天还要继续上班。
护士彭思贝,一个刚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胆子小,每次上夜班都比较害怕,3月6日凌晨1点,一个满脸鲜血的老婆婆出现在她面前,把她吓了一跳,她立即将老人扶着坐下,询问查看伤势,打电话联系总值班。外科医生来之前,老婆婆一直催促着处理伤口,她只好先找来纱布帮忙按住伤口,待医生包扎处理完后,得知老婆婆无大碍,她长舒了一口气,她说:“比起害怕,我更担心老婆婆的伤势,尽管老婆婆一直在凶我,但我要尽到白衣天使的职责。”胆小不善言辞的她,有着一颗善良热情的心。
鲍晶在接到去外院支援的通知时没有犹豫,在新的环境、新的团队,认真参加培训,反复练习穿脱防护衣,迅速进入角色。物资紧缺的时候,她就用鞋套当帽子,用垃圾袋当一次性靴套,还骄傲地说这是“新装备”,安全得很。支援回来后,她又第一时间加入到本院隔离点的队伍中。
在三汊镇卫生院发热隔离病区,护士们戴着严密的口罩、护目镜,穿着闷热不透气的防护服,不仅要护理病人,还要给他们送饭,打开水,清理垃圾,做好床单位和病房消毒,工作量是平时的两倍。
量体温、做记录、做治疗,连续收了三个床单位,已忙碌一上午的徐宇,强忍着身体不适,在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晕倒在地。又是一轮夜班的开始,护士肖沉接班5分钟后连续收了三个病人,娇小的身躯穿梭在病区二楼、三楼,铺床、测体温、测血压、核对医嘱、做治疗,一轮又一轮,憋闷的防护服里已经湿得透透的。在给一个3岁小朋友输液时,孩子的妈妈说:“宝贝,配合一下小医生,你看小医生多棒,我们也要像小医生一样棒。”就这样,病区的患者都开始叫她“小医生”,小小的身躯扛起大大的责任。
这就是三汊镇卫生院可爱的护士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履行职责。面对疫情,她们以心为灯,做生命的守护者;面对病毒,她们担忧,但是无惧,穿上隔离衣,戴上护目镜,她们投入到这场无声的战场,去到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平凡的坚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