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在病毒前的第一道人墙—--------卧龙乡卫生院抗疫记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在凶狠地悄悄地吞噬着人的细胞,引发的肺炎疫情正如黑雾一样在孝南区卧龙乡弥漫开来。一场艰难的战役已经打响,卧龙乡卫生院积极响应,迅速投入到防控一线。

“只要生命还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值得敬佩和尊重”,一位医务人员朋友圈里刷屏的这句话,成为卧龙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写照。

自1月23日起,卧龙乡卫生院共接诊发热病人206人,转诊 31人,留观新冠肺炎确诊者16人,各项疫情防控和病患救治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

一、 “全体集合,出发”

接到乡党委命令的第一时间,卫生院高度重视,连夜组织召开动员会,学习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周密系统安排各项工作,同时召开所有休假人员,让全院人员提前进入战斗状态。

为了充分落实好防控责任,卫生院迅速成立了防控领导小组和防控医疗救治组、影像检验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协调联络组。卫生院作为卧龙乡疫情防控组的重要力量,主动扛起大梁,负责收集、整理、分析疫情信息动态,向发现疫情的村、户现场派遣医护人员队伍,开展溯源工作组织落实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医疗防控救助措施,对其生活区域进行消毒,做好发热人员预检分诊工作。

响应乡指挥部安排,及时通知和动员各村卫生员停止所有诊疗工作,全员参与村级防控专班统一调配,以村为单位,迅速展开发热对象和武汉返乡人员排查,第一时间摸清底数并及时安排居家隔离,为阻断传染源赢得了宝贵时间。为了加强医疗救治,医院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流程;抽调16名医护人员,24小时在发热门诊轮流值班,充实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力量;加强培训,分时段、分片区组织全院职工加强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病毒防治能力;加强物资保障,向上级申请下拨和多渠道采购到一批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紧缺防护用品,保障需求;加强信息报送,强化村医责任,实行一日一报。

     

卧龙乡设置了五个医学观察隔离点,分别接收不能排除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普通发热病人、已康复出院患者,卫生院派出48名医护人员,担负起对留观人员医疗救助、服务保障、心理疏导、点位消杀等工作。他们以实际行动挑起“重担”,为病人“减负”。大家表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我是领导,我先上”

危难时刻显担当,在此次疫情中全体医务工作者放弃节假日,明知道前方危难重重,仍不顾自身安危勇往直前。

     

“我是领导,没有休息时间,我24小时都在!”刘先磊是卧龙卫生院的院长,从1月22日以来,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没有回家一天,每天来回穿梭于门诊、预检分诊点、隔离点等地,累了也就在办公室趴一下,时而在院里指挥调度,在门诊到询问患者的病情,时而又奔赴预检分诊点,对着病历仔细了解分诊情况,时而又出现在隔离点,安排布置隔离工作,他就像一颗旋转的陀螺,一刻也不曾停歇。他便是医疗救助队的“顶梁柱”,撑起疫情防控的“一片天”。

      

自1月23日拉响战疫集结号后,卧龙卫生院副院长徐运桢主动挑起预检分诊区“大梁”,承包了发热病人的接诊调度工作。起初村里摸排出的发热病人,会第一时间由徐院长统一安排车辆接诊,后来96120开通后,他负责接收热线派下来的任务,连续一个多月来,奔波在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责任与担当,架起病人与救治之间的“生命之舟”。

副院长陈刚一直奋战在卧龙岛隔离点,统筹负责全乡排除新冠肺炎感染的发热病人工作收治工作,10名医护人员承担着60多名发热病人的日常测温、医疗救治和心理疏导。在病疫和恐惧弥漫的小岛上,陈院长和他的战友们,温言暖语,慰藉着大家恐惧受惊的心灵,用他们的专业医术,为大家支起对抗病毒的防护网,五十余天的辛勤努力,换来了54名患者康复回家。刘先磊、徐运桢、陈刚这样院领导,为筑起疫情防控的人墙奠定了第一块基石,用坚强之心宣示着战疫必胜的决心!

三、“需要人?我上!”

“我报名”,“我可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我是医务人员,穿上这身衣服,我就有责任。”……刷爆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群。医院职工秦曼、周林主动请缨,一位负责起了发热门诊、一位专职负责消杀任务。年近50岁的女医生冯俊文,主动请缨到书院卫生服务中心一线治疗点,一待就是一个月;冷琴是长湖生态园隔离点的一名驻点护士,24小时在岗值守,每天查房测温,与隔离病人近距离接触,无丝毫怨言。水砦村有一名治愈出院的患者,被送来隔离点时情绪不是很稳定,冷琴知道患者有高血压后,每天为她测温量血压,温柔地安抚,提醒她按时按量服药,患者态度逐渐好转,临走时还拉着她不停地道谢。。

疫情早期,医院防护服短缺,但全院医务人员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后来上级拨了几十套防护服,但是防护服是一次性消耗物品,不够用怎么办?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决定,这些防护服交予接触发热患者最多的医护人员使用。防护服脱下就得销毁掉,为了节省防护服,这些医护人员白天甚至不敢喝水,担心上厕所。下班后不敢回家,担心自身携带病毒传染家人。

24小时值守待命、长时间穿防护服呼吸不畅、每天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打交道......这是卧龙卫生院103名医护人员的日常,他们组成的医疗救助队,甘做疫情的“逆行”者,为群众筑起一道牢固的隔离防线。

正是这样的医护人员,无畏牺牲,把自己作为一块块砖,牢牢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这里,成为了一道白色的人墙,挡在病毒肆虐的前面。

对此,孝南区副区长蔡凤珍深有感慨地说:虽然卧龙乡卫生院是全区条件最差的卫生院,但防控、救治有力有效,谋划超前、救治工作精准有序,实在难得。卧龙乡的群众也不禁感激,为卫生院纷纷送来青菜、鸡蛋,慰问我们的白衣战士。在领导和群众的眼里,他们是战士,是白衣天使,他们时刻没有忘记医务人员的责任和担当,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挡在病毒面前的第一道人墙。


(作者:涂丽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