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新冠,我有“安慰”大法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很多医学人士对这句话都不陌生,这是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对我这样一名长期面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内科医生来说,更是深有体会。这次跟随重庆赴孝感支援队孝南医疗分队来到市一医院,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过程中,更升华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城中院区抗战半月后,我们队转战到东城新院。老规矩,我和副队长飞哥两位男士“打头阵”,第一批进“红区”上班。这里的隔离病区是陌生的,但该做的事一点也不陌生。如往常一样,我拿着查房表,带着核酸样本采集单,走向病区的每个患者。采集了6个患者的样本后,我来到211房门前,轻敲房门三声,“请进”,里面传来的声音略显疲惫。我推开门,看到穿着羽绒服的中年男人弯腰坐在床头,一只手托着低垂的头。我刚要开口,他先抢着问:“医生,我这个病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好,再不好我就不想活了。”顿时,空气变得凝固。我停顿了几秒后说:“方老师(重庆人称呼陌生人都叫老师),从CT、血象、还有症状来说,您的病情都比之前好多了,只是核酸检测有些反复,您要有信心,会好的。我来自重庆,这次是专门来给您治疗的,我会一直陪着您,您的病情不好转,我就不离开孝感。”听到这,他的双眼泛起了泪花,抬起头向我诉说他的苦衷。

原来“方老师”真的是一名老师,儿子念初中,前两天老婆生病住院了,由身体不好的丈母娘照看,自己父母在乡下,因为疫情不能来帮忙。他担心自己出院后会被学生嘲笑,担心儿子学习没人辅导,担心老婆病情加重,担心身体不好的丈母娘累倒,担心年迈的父母在乡下无人照料。所有事都像几座大山一样压在心里,他身为家里的顶梁柱,却因为新冠病毒住院二十多天,家里这么多事,他一个大男人一点忙都帮不上,担心、愧疚、自责的情绪在心里轮番“唱戏”。

后来,我经常到病房跟他聊天,当然,大多数时间我都在听他诉说,似乎自己变成了他情绪倾斜的“垃圾桶”,但我却很高兴,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方老师由最开始的沮丧,慢慢变得开朗起来,逐渐有了期待和希望。

时间倒回一周前,那时我还在市一医院城中院区,一次查房时,交班医生说有个病人满足出院条件了,但是担心自己的糖尿病出院后控制不好,又担心新冠肺炎复发,迟迟不肯出院。我查看了病人的血糖检测表,连续几天的血糖指数堪称“完美”,三次核酸检测阴性,肺部CT显示病灶完全吸收,也没有发热、咳嗽等情况。掌握了基本情况后,我进入隔离病区,和患者用心交流,患者终于完全放心了。临别时,他主动要和我合影留念,说要记住我们这群来自远方的勇士。

  像这样有各种负面情绪的患者不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位患者每次查房都说自己身上不舒服,每次不舒服的部位都不一样,今天脚痛、明天腰酸、失眠、后天感觉耳朵里有蚊虫飞……每次遇到他们,我选择安慰、倾听、鼓励,做好人文关怀,让患者重拾信心,鼓起勇气面对未来。如果自己已经尽力,效果仍不好的,就会请队里的心理专家会诊,共同进行身心治疗。

  在一线抗战的半个月里,看着一个又一个病人出院,病房由最初的满员,到现在很多空房间,我们重庆队员们打心眼里高兴。通过我们重庆队和孝感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出院患者越来越多,孝感这座城市也在慢慢恢复生机。我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滚蛋吧,新冠君!


(作者:黄子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