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部长”二三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要指挥部通知领取物资,咱们都得保证24小时在线,赶紧去拉回来啊,把家底搞厚实了,心里不慌。”这是车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殷育红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心班子成员各自认领了新任务,行伍出身、执行力强的殷育红负责物资保障与供应,被冠以“后勤部长”的称号。

疫情发生之初,防护物资紧张,基层单位尤甚,防护服和N95口罩往往只有几天的存量,殷育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号召同事一起发动社会关系,向战友、同学和其它爱心团体寻找货源,自己也加入了好几个物资保障微信群。1月29日晚上八点,“孝感肺炎自强自救群”里通知,有一批防护物资晚点会到达孝感,群成员罗琪同时也是车站中心办公室主任,她紧急联系殷育红。一直等到晚上十点,群里通知物资已到,需要的单位到指定地点自提,殷育红立刻驱车前往。当天运达的是防护服,当时医院最紧缺的物资,领到防护服的殷育红非常高兴,嘴里念叨:“这批物资真是到得太及时了,一线人员的防护物资又能多几天的余量了。”

有一次,殷育红带领后勤人员到区疾控中心领取一批84消毒液和酒精,回来时物资车装得满满当当,等物资全部搬进仓库,几个人累得够呛。还没缓过劲来的殷育红接到电话要赶紧报送当天的防护物资库存与发放清单。他摸着胳膊笑着说:“胳膊还在打颤呢,待会要写不好字了,害我一世英名不保。”严志峰一下笑起来:“咱们殷院长还真是能文能武,这事就你干得好。”魏军红也接过话茬:“殷院长不容易,比我年纪大了快一圈了,可是每次都没比我少搬一件货。”李志红打趣到:“说啥呢,咱们殷院长这身板,至少还能上十年东北。”

殷育红心里时刻计挂着一线人员上班的防护用品够不够,措施能否到位,他经常叮嘱后勤组的其他几名成员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少给单位添麻烦,身体健康才能多搬运几次物资,说得最多的就是:“你们几个别仗着年轻身体好,一干活觉得热就要脱衣服。春捂秋冻,宁可受点热出点汗回家洗澡,也别受凉感冒了。”可有一次,他自己却差点冻感冒了。

2月23日下午,殷育红带着三个人去孝南防控指挥部仓库拖物资,眼看一车拉不完,也快到晚饭时间了,殷育红让其他人都随车运一趟回单位,吃了晚饭再来,自己留下守着剩下的物资。不凑巧的是,车辆刚回到单位就接到区疾控中心紧急通知,必须现在就去领取核酸检测试剂盒,以便化验室人员第二天去留观点采集咽拭子标本,独自在区指挥部仓库的殷育红只能继续等待。几天前下的雪开始融化,气温随着太阳落山降到四、五摄氏度,刚才搬运物资被汗水浸湿的内衣贴在身上,彻骨地冷。随着其它单位的物资陆续运走,指挥部仓库里只剩下殷育红了,寒冷与饥饿阵阵袭来。一直到晚上八点多,物资车才匆匆赶到,殷育红叹了口气:“要是今天我被冻感冒发烧了,搞不好就得隔离,你们几个密切接触者也都得陪着,这物资保障的活怎么办?一线人员没了盾牌,这仗怎么打?”

多年来,殷育红是单位有名的“老黄牛”,勤恳、务实、接地气。疫情发生后,为了方便掌握第一手信息,做好中心的各项管理工作,殷育红和其他几名班子成员一样,2月4日开始,在自己办公室支一张折叠床,吃住都在单位。生活不规律导致血压不稳定、痛风发作。院长王向辉让他不要每次领取物资都亲自去,让其他同事去就可以了。殷育红笑着指着自己的脑袋说:“我坐在办公室不安心,这里有一本帐,领了什么东西,都是什么执行标准和型号,发给哪些科室,这里都清楚得很,别人哪能替代我呢。”有时单位收到的定向捐赠物资数量不多,他就开自己的私车去取。只要是他手头的事,就一定要自己亲自处理,他说,这是军营生活留下的“后遗症”。

如果殷育红不在办公室,大伙就知道他肯定是去领物资了,或者是在领物资的路上。笔挺的腰杆,手提印有单位名称的公文包,包里装着盖好公章的“受捐物资接收函”、两只水珠笔和驾驶证,这就是殷育红。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殷育红就是最勇敢的人之一。


(作者:罗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