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区里的摆渡人

我是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名护士长,在护理岗位上30余年。在医院里,我见过世事无常,感受过生命的脆弱,还为与这场新冠疫情努力抗争的人而感动过。人们常说未来很远,其实未来就在眼前。

今年春节前夕,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大地上肆虐,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迅速组建了隔离病房,无奈疫情发展太快,病人太多,所有床位收满只用了几个小时。

我负责的病区里有一位用着呼吸机的中年男人,瘦削的脸上常常冒着细密的汗珠,稍微一动就缺氧喘憋,大小便、擦洗、喂饭都是护士完成。大部分时候他都是睡着的,可只要醒着,他就摸索出手机视频,屏幕的那一端,同样上着呼吸机的人,一个是女儿,一个是妻子。一家三口,在疫情袭来之时,分别住在不同的隔离区,都被确诊为重症。屏幕上,两两对望,三个人都说不了话,无声的眼神中透着关切和无助。每次我见到他拿着手机视频,都要劝说、甚至强行干预让他放下手机多休息,他总是礼貌性的点头,然后配合。可是等我走出病房,他就又重新拿起手机。在我们大家的忧心中,他终于可以尝试着脱机了。后来他对我说,一家人,在开着的视频里,哪怕不说话,只是看着对方,就是他们活下去的信心和动力。

向宏刚主任是团队中的老大,无论是年龄、职称、资历,还是他的身高体重。灾难来临,任何人都来不及准备。那个封闭的楼栋中,主任室的一张小小的旧沙发,就是他不辞辛劳、坚守阵地后的唯一栖身处。沙发上白天堆放物资,晚上一床棉被半铺半盖,就是他短暂休憩的温床。

医生许博,接到医院在岗人员需要集中隔离的消息时,来不及回家同孕九月的妻子见面,怀着对她的愧疚和担心,毅然选择坚守。除了查房、开医嘱、调整治疗方案等常规工作,他还包揽了病区所有的医疗信息上报工作,几乎是每晚加班到天明。

病人的一日三餐,按规定由上夜班护士执行。可是很多时候,当值班者按时来到生活区时,医生陈世明已将饭菜送到病人手上了。当值班者表示歉意时,他总会说,没事,我手头的工作已经完成,帮着做一下,你们都可以轻松一点。无论白班夜班,他总是守在办公室最久的那个,问他怎么不早点休息,他的回答永远都是,万一病人有事呢?万一护士有事呢?万一电话响了没人接呢?

女医生包恩民是科室年纪最小的一个,直到宣传科副主任打来电话了解情况,我们才知道,她在接到进驻隔离病区通知后的第一时间就在中国人体器官捐赠平台上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书。每当她母亲打电话来关心情况,她就骗母亲说她是女生,医院只安排她们管理普通病人。

开朗的女医生吕星是团队里的开心果。这段时间里,我看到最多的她每查完一个病人,离开之前都要紧紧握着他们的手说:加油!

前几日我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一直抓一直抓,抓一个快要从我怀抱里滑到悬崖边的人,被噩梦惊醒后,我开灯看见李惠的床上被子叠放得整整齐齐,她怎么还没回来?我连忙披衣起床,一开门正巧对上她那张被汗水湿透的脸。我问她去了哪里,她说她趁大家都睡着了没再走动,抽空把空气再消毒了一次,把地再拖了一次,把垃圾再收了一次,把明天的防护品再数了一次……

我喜欢的《摆渡人》一书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病房里的中年男人,在生命垂危之时,依然拼尽全力,为的是妻子和女儿的需要;作为医者,职责所在,是病人的需要,就像书中所说:“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一个摆渡人。我们都会上岸,阳光万里,到哪里都是鲜花开放”。


(作者:刘惠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