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从2018年正月十六至今,一位高齡老人坚持每个工作日骑自行车上班。他就是现年78岁,曾经患过癌症,却把毕生心血奉献给史志事业的原孝感市孝南区史志办公室副主任、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梁柏清。
忘我忘龄,忘利忘病,却不忘初心。梁柏清兢兢业业从事史志工作达35年,著书近千万字、20多部,为丰富孝感及孝南党史和志书作出了重要贡献。
赴京“顶梁”写《传记》
1984年8月,经过层层推荐和政治审查,梁柏清由一个乡村教师被孝感地委选拔为征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共西北局副书记胡锡奎同志《传记》的成员。
首次进京的梁柏清把儿时梦寐以求在天安门前留个影的美好心愿深藏心底,克服人生地不熟等困难,四处奔波,细心收集资料。他主动请缨,带领两位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扎在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星期,每天中午在大学门口朝鲜面馆吃面,不分假日和晚上,采访了胡锡奎同志的秘书、警卫员、司机、保姆,出色完成了资料采集任务。
领导对几位同行写的材料不满意,将梁柏清从资料员提拔为主笔。面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他虚心、热心、细心,全身心投入。
雪花飘飘,寒风刺骨。南方出生的梁柏清在冰天雪地连续转战天津、唐山、秦皇岛采集历史资料。
梁柏清经常带着干粮进入中央档案馆、北京图书馆查阅资料,多次进入中央和国家机关,得到彭真、姚依林、刘澜涛、杨献珍、郭述申等几十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切关怀。
“要心怀崇敬写史”。梁柏清从守电话、当资料员做起,一头扎进材料堆中,夜以继日,执笔完成《胡锡奎传》,荣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优秀成果奖”;参与编辑的《胡锡奎纪念文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写书名出版,荣获湖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委员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掌握执中原则,攀登史学高峰”。1984年冬,国务院参事杨玉清先生为梁柏清的亲笔题词,成为梁柏清一生写史志的座右铭和动力。他采访了徐深吉、刘华清、刘震、石忠汉等十几位开国将军和王新亭夫人田维新,编写的开国上将《王新亭传》收入《中共党史人物传》丛书。梁柏清主编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郭述申著述选》。因工作成绩显著,梁柏清1986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岗位退休心不休
梁柏清1997年初从岗位退下来不到一个星期,就被孝感市委组织部聘请主持编写《中共孝感市委组织工作五十年》,为全市县市区编写党史起了示范作用。
梁柏清勤学慎思,精通史志编纂方法,熟知孝感解放前后的重大历史,严谨写史,不计名利,很多单位慕名请他编写史志。他先后参与编辑了孝感市委统战、电力、城建、医院、市直机关工委、澴川诗词和书法等多部史志书,填补了不少“空白”。
《毛主席修改六十条与孝感发生的故事》是梁柏清编写的十分珍贵的史料,采写的《毛泽东在孝感》在《湖北档案》发表,评为百年优秀史料;编写的《山东好汉》和《毛泽东在孝感》分别被选入湖北人民出版社和湖北新闻出版局出版的《毛泽东在湖北》两本重要史书。1993年7月,他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梁柏清常说:“编史志虽然是一项清苦、辛苦、艰苦的工作,但是用心用笔记录先烈流血牺牲的英雄事迹是神圣和光荣的。我一生无怨无悔!”他为史志事业废寝忘食,辛勤耕耘,呕心沥血;2014年患肠癌做大手术,10多个市、区直单位领导到医院看望安慰他,他笑着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会像我读过写过的革命先烈一样视死如归。如果战胜死神,我就继续写没写完的史志。”
抗癌修史填“空白”
梁柏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8年2月,孝南区老区建设促进会邀请梁柏清主持编写《孝南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他说:“为孝南先烈和经济社会发展树碑立传,无尚光荣。”他对妻子说:“我入党32年了,党员一生都要听从党的召唤。”
77岁、体重110斤的梁柏清再次用“铁肩道义”扛起了书写近百年史书的“千斤重担”。他因此婉拒武汉一单位月薪万元的史志顾问高薪聘请工作,心系红色老区,忘记个人得失,不顾年迈瘦弱, 冒寒风冷雨,顶烈日酷暑,骑着自行车,坚持到《发展史》编纂办公室上班。他上班比在职干部还来得早,上午8点上班。三伏天中午,别人正在睡午觉的时候,他下午2点就戴着草帽,骑着自行车来到办公室。与他共事的年轻干部,不得不适应他的工作快节奏。他经常在双休日,加班加点赶写材料,回家继续思考和写作。
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到有关乡镇、部门和老干部家里采访。2018年暑期,高温炎热,他在档案室阅资料800多卷,汗流浃背,虫叮身痒,毫无怨言。3次病倒,在医院打吊针,还在思考史书的修改。
梁柏清的儿子嘲笑他说:“辛苦写史为别人作嫁衣,无权无利,一生划不来!”侄子埋怨他说:“一生写‘官’, 却没有为亲戚帮半点忙。”他顶住冷嘲热讽,不屑一顾,笔耕不辍。
梁柏清的妻子陈四蓉包揽家务支持他写史志, 妻子眼患黄斑病变和膝关节退变,行动不方便,他忙于写史无暇照顾。他愧疚而深情地对妻子说:“热痴着史志,冷落了爱人;此生亏欠爱妻,古今忠爱难全。”
“青丝变白发,老骥志千里。” 梁柏清一边服抗癌药物,一边伏案写史,向生命挑战,与时间赛跑。孝南区委副书记盛夏说:“事迹感人,值得宣传。”2018年11月20日,湖北省老促会工作会议对梁柏清为写《老区发展史》婉拒武汉高薪的事迹给予高度赞扬。《中国老区建设》杂志2018年刊登了梁柏清的先进事迹。读者盛赞他的“春蚕”和“蜡烛”精神。
梁柏清主编的《孝南区革命老区发展史》是孝南区首部百年历史书,填补了孝南区史书空白,作为孝感市唯一的精品样板书,在全国9月会议上展出,今年10月将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今年9月份,孝南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很多单位慕名邀请梁柏清讲授红色传统历史课,他热心答应,精心备课,不顾年高,乐此不疲。9月17日,梁柏清应邀为开国上将王新亭的故乡——孝南区朋兴乡干部讲解《开国上将王新亭的故事》;9月19日,梁柏清为孝南区“四大家"领导和区委党校学员讲授《孝南区革命史》,生动精彩的讲授得到入会者的一致好评。
寸心滴墨凝汗青,初心不忘至终生。共产党人的初心是梁柏清拚命写史的坚强精神支撑。人们看不出梁柏清是一个患癌症5年的78岁老人,他继续传承红色基因,笔墨为伴,挑灯再战,酣战暮年,俨然一片熊熊燃烧的红彤彤的晚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