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季节,走进卧龙乡澴西村,一排排大棚排列有序,在温暖的阳光大棚内,大地微微暖气吹,成熟的藜蒿青翠欲滴,一片葱茏,村民正紧张地忙碌着,收割捆扎,一幅热气腾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正在地里忙碌的村民李菊田高兴地对笔者说:“今年藜蒿价格好,批发价每公斤都12块,自己的半亩地已经净赚5000多元,另外自己还在合作社打工,一天有80元的收入”。
近年来,在卧龙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澴西村通过大力发展藜蒿产业,异军突起,迅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人均增收5000多元,正昂首阔步走向致富的大路。
寒凝大地发春华
卧龙乡澴西村,位于澴西堤西南边,由群乐、大明两个行政村合并组成,总人口1900多人,原群众村属国家级贫困村,村里精准扶贫户65户,155人,原大明村由于府澴河改道等历史原因,村里人均土地不到一亩,村集体无企业、无产业,底气薄,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2002年,大明村村民李三清原本做建筑,偶然间发现邻县的藜蒿很畅销,于是赴江苏考察学习,学习高效农业项目,学到了藜蒿种植第一手技术,回到村里就开始试种。
经过几年的种植管理经验积累,李三清摸索出一套独有的栽培管理技术,在试种中他还发现,种植藜蒿每亩纯收益比常规水稻的纯利高近十倍,种植季节长,差不多有8个月,亩产一万斤左右,管理得好亩产可纯获利2万元。这些大大激发了当地村民的种植热情,在他的带动下,大明村不少村民开始种植藜蒿, 李三清主动为这些种植藜蒿的村民提供大棚、肥料、农药和技术扶持。
藜蒿种植,从二三户,到十余户,大家在种中学,在学中种,白天辛苦耕作,晚上总结各自的经验、教训。
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藜蒿种植之路,在汗水和心血浇灌下,就这样趟出来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
部分蒿农的成功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简单复制。
当前,小农经济的低效分散和抗风险能力低,如何跨越这个阶段,引导更多的澴西村村民脱贫致富,是摆在澴西村村委会干部面前主要问题。
从研究种植技术,到研究市场,从规模效益到集约化经营,从经营模式和个体蒿农的土地分散矛盾中,村委会干部开始了艰辛而有意义的探索。通过学习、思考、比较,决定采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以合作社+农户的双层分权经营模式,来发展扩大规模,更好地服务蒿农。
村委会决定,让李三清等十几个主要种植户牵头,组织所有蒿农参与成立一个合作组织。2015年7月份,正式挂牌成立“孝感市三清藜蒿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李三清,业务范围主要是藜蒿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能有效地促进藜蒿规模化生产和销售,面向市场、做大做强。
管理出效益,汗水换成果,合作社按照公司化章程和制度管理,选优配强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理事会成员40人,监事会成员3人,理事会成员职责分工明确,遇事集中商量,对凡自愿加入合作社的蒿农,合作社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和种植技术指导,联系销售渠道,对蒿农统一管理,统购所需物资,统一分配销售。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的成功,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大量加入,由原来的47户种植,扩大到现在的一百多户,其中不少贫困户家庭。原来的500亩的藜蒿种植面积,逐渐发展壮大到现在1000亩。
收取金瓯一片
2018年5月份行政村合并前,原群乐村属国家级贫困村,2017年脱贫出列,为继续巩固脱贫成效,进一步落实产业扶贫,乡村两级与“三清藜蒿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卧龙乡帮助合作社发展壮大,改善基础设施,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合作社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吸纳新村贫困户到合作社就业,优先给贫困户蒿农提供种植技术指导。2016年,乡党委把进村入户的道路全部铺上了水泥路面,改善了交通出行问题,每年出资支持村里开展土地平整和农网改造。2018年,由乡党委政府出面,通过“百企帮百村”扶贫活动,由海川集团投资17万建成了藜蒿合作社交易市场,投资14万为贫困户建成钢构大棚65亩,财产和产权属村委会,交易市场、钢构大棚直接交付给三清藜蒿合作社使用,合作社以每亩每年700元流转农户土地,并优先流转贫困户家庭土地63.4亩,带动就业二百余人,吸纳本地村民就近打工,有其中23人属精准扶贫对象。合作社按经营收入比例向村里交纳一定管理费,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资金700元/亩,落实2000元/亩奖补到户,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基地+产业+市场+贫困户+村集体的脱贫模式初显成效。
阅尽人间春色
大明村1组毛伟,今年30岁,是个孤儿,因为身体微残,就业有一定困难。2015年,村委会把他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又把他推荐到合作社打工,每月工资有1000元,另外还包午餐。像毛伟这样的人还很多,以前的澴西村,农闲之时,村民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自从 “三清藜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多数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选择在自家门口就近打工,还能照顾到家里,收入从80元到200元不等的日工资标准,日清月结,解决了不少贫困户村民就业问题,保证了村民收入,每年村民打工收入就达百万余元。仓廪实而知礼节。在今天的澴西村,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成为人们鄙夷的对象;勤学苦练勤劳致富,成为村民的楷模。由于合作社吸纳了大批5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过去村里抹牌赌博的陋习已经成为历史,邻里纠纷也销声匿迹,乡党委书记陈辉曾多次强调: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通过扎实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树正面典型,提升卧龙乡干群面貌。按照卧龙乡统一部署,今年,澴西村扎实开展了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从宣传发动、村小组申报、初级评选、群众代表大会评议以及村审核公示等五个阶段进行,对身边人、身边事进行深入挖掘,评选出了像先进党员涂敦生、毛传章、脱贫致富模范毛汉华、涂述强、孝子孝媳罗巧英、最美澴西人李三清、美德少年涂爽等12名先进典型代表,举办颁奖大会,将评选出的先进代表披上授带,走上领奖台,现身说法,利用文明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树良好家风、倡文明新风,引导人们从德向善,目前,澴西村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笑脸,洋溢着迷人的春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