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所向启新篇

        9月9日,骆建新早早出门,来到孝南区广场街道九真社区,签下拆迁协议,选好了未来属于他的那间新房。

        骆建新住在九真社区六组,沿着黄花路往里走,拐进一条小巷,一棵还未成熟的柿子树旁便是他居住了近20年的家,三层小楼收拾得井井有条,看上去温馨又舒适。

        这些年城里都安装上了天然气,管道却通不到他家;去年大女儿结婚,三四米宽的小巷拦住了接亲的婚车……老旧小区的不便没少给骆建新“添堵”。今年上半年,社区通知要拆迁,他听到这个消息时格外高兴。

        骆建新的工作地点在城郊,每天早出晚归,白天常常没人在家。为了找到骆建新,面对面解释政策,社区工作人员专挑晚上来到他家,将拆迁补偿金额一点一滴、一分一厘都给他算得清清楚楚。

        “下班回来看到他们每家每户跑,光我们家就来了三四次,街坊邻居都蛮感动,大家都支持拆迁。”第一批签下拆迁协议代表了骆建新最直接的支持。

        为了方便拆迁片区居民的生活,社区积极在周边寻找房源,力所能及地帮居民度过拆迁过渡期。眼下,骆建新已经找好过渡租住的房屋,打扫好卫生就能搬过去,静待新居建设。

        家住骆建新隔壁的易汉清今年已经73岁,9月11日,他送外孙入伍。这一天,也有另一件重要的事记在他的心上——去社区签拆迁协议。

        易汉清是老党员,现在的房子闹中取静,一家老小住在一起,日子过得开心。得知要拆迁,易汉清表示为了城市发展,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

        社区的细心服务也是易汉清积极支持拆迁的重要“催化剂”:“房屋测量评估的时候,只要我说有哪里不准确,他们都会来复核。再细再小的问题,只要提出来了社区干部都会给我解释清楚。”

        签下协议就能选房了,易汉清说,他打算选高一点的楼层,最好是20层以上的房子,“住了一辈子小楼,能住进高楼房,将来推开窗看着优美风景,心中一定会更舒畅吧”。


(作者:杨勘 陆新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