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果子,一个能长到四五斤,兼具苹果、香蕉、梨和哈密瓜四种口味;有一个人,从媒体文化人“下海”经商,又转投“扶贫攻坚战”数年来,他带着这枚“金果”,绘制了一幅起于孝感,绵延恩施、十堰、黄冈等地共22个贫困村的“扶贫地图”——
盛夏时节,万物竞茂。
在孝南区三汊镇东桥村,湖北天圆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一片千亩果林,枝叶如冠,一两斤重的硕果,澄黄如金,压弯了枝丫。
走进天圆,一幅“金果种植产业基地一览图”随即映入眼帘,代表基地的红色小旗帜遍插其间。
从最北边的十堰市竹山县,到最南端的恩施州咸丰县;从最西头的恩施州利川市,再到最东头的黄冈市黄梅县,20余个金果种植生产基地陆续“开花结果”。
近年来,金果走出湖北,在新疆、安徽等8个省,建立了试种基地。
天圆公司以一片果林撬动一个产业,托起22个贫困村产业脱贫的希望。无论走得多远,东桥是不变的起点。
“现在正值拉枝、浇水,一天不能歇,”果园里,东桥村62岁的贫困户刘公新和20多位同村人正忙个不停,汗水湿了衣衫,心里却乐滋滋的,“一天能挣七八十块,家里也能顾上,划算。”
妻子去世后,只留下智力残疾的儿子与刘公新相依为命。由于要照顾儿子,加上自己岁数也大了,不能像其他村民一样外出务工。好在天圆公司需要负责除草、拉枝的工人,一年能挣七八千元。
东桥村共有600多户村民,2015年被确定为镇重点贫困村。
“当时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村干部刘公政告诉记者,而随着光伏发电、林果基地等产业的带动,如今村里每年能收入8万元左右。今年,该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原本34户贫困户,已脱贫13户,还剩21户。
刘公政感慨道:“以天圆为代表的这些企业带来了好的产业,为百姓拔了‘穷根’,也为一方农业注入了‘活水’。”
很多人并不知道,天圆公司的“掌门人”杨志军曾是一位媒体人,却有着浓浓的农业情怀,“做农业,关键要选对品种,传统的农产品遍地都是,只有另辟蹊径,种植新、奇、特产品才有竞争优势”。
正是基于这一考量,2014年,偶然接触到金果的杨志军当即决定发展规模种植。2015年,天圆公司按照一亩400元的标准流转了2460亩土地,带动200余户村民增收。随后,他们又投入3000多万元平整土地、挖塘、修路,建设生态果园。
2015年,他带着丰收的一万多斤金果,参加武汉农博会,很快便被抢购一空。此后,金果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武汉(国际)农博会金奖,成为湖北农产品知名品牌。
2017年,最初50亩果园开始挂果,采收6万多斤,今年,更是达到丰产期,预计采收50万斤,明年将达到200多万斤。而上种金果、下种蔬菜、中草药的套种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亩产效益。
杨志军说:“种植5年进入盛产期后,每亩金果将为农户增收20000元左右。”
金果名声在外,如何真正让百姓尝到甜头?
天圆公司经过摸索,逐渐形成一套独有的“产业扶贫经”——“公司+基地+政策+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即,实行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用肥、统一用药、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品相好的卖水果,品相不好的则进行深加工,制成金果膏、金果米酒、面膜等产品。
如今,孝昌、大悟、云梦、安陆等地,纷纷来到孝南总基地,尝试引种天圆金果。
“果如其名。希望这个好品种、好品牌能壮大为一个好产业,成为贫困户的扶贫果、致富果、金疙瘩。”杨志军说。
为了带动贫困户增收,天圆公司重点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前来务工。每年为东桥村村民提供用工3000多人次,惠及东桥村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70多个一般户,每人每年增收6000-20000元不等。去年,天圆公司的劳务支出近60万元,今年预计将近百万元。
杨志军告诉记者,他们计划在孝感建成万亩金果基地,让金果成为孝感麻糖、米酒后的“第三张名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