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农历腊月廿三,驱车沿孝南区陡岗镇集镇来到沙畈村荣旺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沿途人潮涌动,年味渐浓。基地内,卷心菜、小白菜、大蒜、红菜苔等家常蔬菜绿油油一片,生机盎然。
“这是虾池、那边是螃蟹池,大棚里种的是草莓,旁边是各类家常蔬菜,那边的预留地计划建一座健身馆。”合作社负责人之一的钟建学说起基地如数家珍。
今年42岁的钟建学,是陡岗镇沙畈村三组村民,从1992年起就在东北从事建筑工程承包,在外打拼20多年身家颇丰。眼看父亲渐渐老去,孩子还未成年,放心不下家庭的他于2014年回到家乡。
回乡第二年,钟建学便创办了一家家庭农场。以此为基础,经过一番深思熟虑,2016年他与同村要好的钟荣军、钟雷波三人合伙组建了荣旺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初期流转了沙畈村农户308亩田地,每亩地每年给农户流转费700元。基地采取种植养殖相结合模式,种植有草莓、火龙果、猕猴桃,各类家常蔬菜等果蔬以及50亩水稻;养殖有螃蟹、小龙虾及桂鱼、草鱼等淡水鱼。
钟建学算了一笔账,合作社成立一年多来,已累计投入近300万元。去年靠农家乐餐饮和水稻、龙虾、螃蟹的产值,共计收益80多万元,因基地还处于建设期,赚的钱又循环投入了进去。
此外,钟建学几人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聘请了村里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基地常年做工,每人每年可增收近3万元;基地建设忙时,还聘请了三四十名村民在基地打散工,光去年务工费就支出了90万元。
贫困户杨海山是沙畈村六组村民,今年54岁,家里就他和80多岁的老父亲相依为命。自家3亩田流转给合作社后,每年有2000多元的收入,另外在合作社打工,每月工资2400元,年底再发点物资福利,每年收入有3万多元。
“在这打工比种地轻松,每天还包三餐,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蛮好。”采访时,杨海山正划着船在虾池里堆肥,他对记者说。
“合作社会向着休闲农业和旅游结合的路子发展,健身馆建成后对村民免费开放。到2020年,整个建成规模后,预计每年会有300多万元的收益。”钟建学对合作社的规划和走向早有安排,对前景信心满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