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2017“最美孝南人”候选人之十三古道热肠肖云华

朱湖农场建筑公司工作的肖云华。他致富不忘乡里,勇于承担社会义务,令人赞不绝口。

他,立志让脏乱的村庄换上美丽的新装

四汊生产队是肖云华的老家,曾经也是全场有名的穷村、落后队。2015年初,他主动找到生产队,自愿担任村里的“发展顾问”。

四汊生产队住户多、村湾长、路难行。肖云华与队里干部一起通过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政策优惠,发动社会贤达捐款等多法并举,累计筹资40多万元,兴建了全长3000多米的村庄主路和6条村湾公路,修通了2000多米的湾间下水道,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村灰、雨天一村泥的面貌。针对生产队村庄里闲置地块较多且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状况,他主动联系区国土资源管理局,启动实施了总面积45亩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自费请人砍杂草、清野树、平整废弃宅基地,与乡亲们一起种植树木,整治沟渠,兴建群众活动广场,每家每户兴建了庭院小围墙。他不但出力献智,还少要项目建设工程款9万多元,带头捐款5万元。 如今,四汊生产队这个昔日脏乱差的村庄里,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处处畅通的下水道满湾伸展,一片片整治复垦的宅基地正播种着希望……2016年12月,四汊生产队被评为全省“绿色示范乡村”。

他,让困难家庭拾起久违的信心

肖云华早年家境贫寒,饱受艰辛。因而,他对贫困家庭孩子的成长感同身受,随着他创业有成,扶贫助困的念想迅速付诸行动。2011年以来,他分别与2名贫困家庭孩子结成帮扶对子。让四汊生产队肖姿、农场朝阳生产队孤儿程熙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累计捐助资金6万元。

四汊生产队精准扶贫对象户熊志强家中4口人,3个人不同程度地患有智障等问题,扶贫难度较大。肖云华主动将其作为联合帮扶对象,每年给予2000元生活帮助,并将其有智障的儿子带在身边,指导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按月发给工资。他还积极争取危房改造政策支持,帮助熊志强家维修了住房,结束了长期住破旧潮湿房屋的历史。这家人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收入有保障、生活有了充足的信心。

肖云华对困难群众倾力帮扶。像这样得到他帮助的精准扶贫对象还有4个。贫困户张华胜、万美杰等人在他带领下务工创收,年收入2万元以上,脱贫致富的路走得信心满满。

他,视大家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

2016年7月,朱湖发生洪涝灾害,防守责任区的府河、沦河水位暴涨,府河一度达到30.27米,超保证水位0.27米。同时,累计达300多毫米的降雨量使全场内涝十分严重。此时身在医院照顾刚动过手术妻子的肖云华,突闻洪峰到来,两河水位暴涨,坐卧不安。看着妻子担忧的眼神,他动情地说,“菊珍,现在情况很危急,大家需要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卫家园,我必须回去抗洪抢险。”他忍痛委托亲属照顾病床上的妻子,自己立马驱车赶往四汊大队防守的沦河堤,整整一个月,他一直坚守在大堤上。

他主动将自己工地上的砂石料无偿调配到大堤上,还出资购置大量的编织袋,将私家车开到堤上,既参加防汛抗洪,又当抗洪物资、人员的运输司机。他吃住在堤坝上,不分白天黑夜的巡堤查险。

7月3日,沦河堤红星闸渗水。此时,河水风浪较大,暴雨下个不停。汛情紧急,容不得左思右想,他不顾疾风暴雨,跳入冰凉的河水中检查险情,在摸清渗水处后,现场和水利员一起商讨整险方案,而后自己再次奋不顾身的往返于水中转运沙包,与大家一起垒包压实,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把红星闸的险情牢牢地控制住了。

在这场生与死的搏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权衡、小家小我与大家集体的取舍中,他以实际行动接受了党组织考验,2016年8月,他光荣地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先锋模范,被朱湖党工委、朱湖农场表彰为全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今年7月防汛期间,他又主动带领20多名工人、3台运输车和木材、防雨布,到府河堤上帮助农场搭建防汛哨棚,义务投资7000多元。第一次让防汛队伍住上了抗风、防雨、能避暑的防汛屋。

周边群众这样评价他:“肖云华,是一位朴实而具有大爱的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