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长忧他人难

他,为人慷慨,是互帮互助的楷模;他,乐善好施,是雪中送炭的好汉;他,热心公益,是回报家乡的能人;他,不计得失,是无私奉献的先锋。他以他质朴的品行、认真的态度、吃苦的精神、大义的情操,树立起一个古道热肠的好人形象,令人由衷赞叹。他就是朱湖农场民营业主、共产党员肖云华。

肖云华,男,现年55岁,原朱湖农场四汊生产队居民,1979年9月至今在朱湖农场建筑公司工作。这些年来,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商海搏击成为享誉一方的成功人士,但他致富不忘乡里,勇于承担社会义务,令人赞不绝口。

他,立志让脏乱的村庄换上美丽的新装

四汊生产队是肖云华的老家,曾经也是全场有名的穷村、落后队。肖云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发誓一定要让老家美丽起来。2015年初,他主动找到生产队干部,自愿担任村里的“发展顾问”,看着他满脸的真诚,时任党支部书记杨宣界十分高兴,他对大家说,“四汊有望了!”肖云华与四汊生产队党支部一班人一起,制定了“三三五”工作计划,即按照“1+X”民主管理模式成立公益事业、民主管理、文明卫生“三个”协会,开展村庄整治、精准扶贫、土地增减挂钩“三大任务”,致力实现村庄整体水通、路通、电通以及困难户脱贫、生产队产业发展等“五大”目标。

首先从解决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生产条件问题着手。在肖云华心中,村里通往生产种植区的2条主路长期以来通行困难,是他的一块心病,他积极与生产队干群一起,千方百计寻求支持,自己出钱出力,抢在去年雨季到来前完成了主干渠路1000米、东西干渠路800米的碎石路铺设。路好走了,乡亲们心气也顺了,村里矛盾纠纷也少了。

四汊生产队住户多、村湾长、路难行。肖云华主动与干群一起“一事一议”,通过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政策优惠、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发动社会贤达捐款等多法并举,累计筹资40多万元,兴建了全长3000多米的村庄主路和6条村湾公路,修通了2000多米的湾间下水道,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村灰、雨天一村泥的面貌。针对生产队村庄里闲置地块较多且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状况,他主动联系孝南区国土资源管理局,启动实施了总面积45亩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自费请人砍杂草、清野树、平整废弃宅基地,与乡亲们一起种植树木,整治沟渠,兴建群众活动广场,每家每户兴建了庭院小围墙,美化了家庭,洁净了全村。他不但出力献智,还少要项目建设工程款9万多元,带头捐款5万元,当乡亲们提出要为他立“功德碑”时,他坚决拒绝了。

如今,四汊生产队这个昔日脏乱差的村庄里,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处处畅通的下水道满湾伸展,一片片整治复垦的宅基地正播种着希望……2016年12月,四汊生产队被评为全省“绿色示范乡村”。

他,让困难家庭拾起久违的信心

肖云华早年家境贫寒,兄妹几人饱受艰辛。因而,他对贫困家庭孩子的成长感同身受,随着他创业有成,扶贫助困的念想迅速付诸行动。2011年以来,他分别与2名贫困家庭孩子结成帮扶对子,累计捐助资金6万元。

2013年,四汊生产队困难家庭孩子肖姿考取大学,因家庭贫困,家中负担不起,上不起学。肖云华得知后连夜赶到孩子家中,主动拿出5000元钱,对肖姿说,“放心读书,从今年起,直到你大学毕业,我每年义务资助学费5000元。”他说到做到,每年开学,他总是提前将学费送到孩子家中,直到大学毕业,从未间断地履行了他的承诺。现在,这个孩子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出色地在她的人生旅行中抒写着自己精彩的篇章,每当提起在她人生最艰难时得到的帮助,她总是感激地说,是肖叔叔帮我树立了人生的自信。

2015年,农场朝阳生产队孤儿程熙考上了湖北理工大学。当肖云华听说孤儿程熙由于家庭贫困,有辍学危险后,主动与朝阳生产队党支部联系,实行结对帮扶。每年8月份,他就专程前往程熙家中,已连续2年每年送去5000元资助款,鼓励她放心深造,完成学业,直到其2019年大学毕业。正是因为有这份鼓励,让孤儿程熙拥有了高度的自信,每年被学校评选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四汊生产队精准扶贫对象户熊志强家中4口人,3个人不同程度地患有智障等问题,扶贫难度较大。肖云华主动将其作为联合帮扶对象,每年给予2000元生活帮助,并将其有智障的儿子带在身边,指导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按月发给工资。他还积极争取危房改造政策支持,帮助熊志强家维修了住房,结束了长期住破旧潮湿房屋的历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社会帮、政策保、共同助,使这家人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收入有保障、生活有了充足的信心。

肖云华对困难群众倾力帮扶。群二生产队精准扶贫对象郑望苟,按政策解决住房问题后因对厨房不满意,心中总感到不如意,云华得知后,主动帮他另建了面积38平米的厨房、厕所、柴屋,无偿投资1万多元,满足了郑望苟的心愿,进一步增强了他脱贫进小康的信心和决心。象这样得到他帮助的精准扶贫对象还有4个。贫困户张华胜、万美杰等人在他带领下务工创收,年收入2万元以上,脱贫致富的路走得信心满满。

他,视大家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

2016年防汛抗洪期间,肖云华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地一心扑在抗洪抢险第一线,至今仍受到干群交口称赞。

为抗洪,他含泪告别妻子。2016年6月30日至7月30日,朱湖发生洪涝灾害,防守责任区的府河、沦河水位暴涨,府河一度达到30.27米,超保证水位0.27米。同时,累计达300多毫米的降雨量使全场内涝十分严重。此前,妻子李菊珍突发疾病,6月28日,因胆囊炎住院动了手术,身在医院照顾妻子的肖云华,突闻洪峰到来,两河水位暴涨,形势极其严峻,他坐卧不安。面对妻子担忧的眼神,他动情地说,“菊珍,现在情况很危急,大家需要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卫家园,我必须回去抗洪抢险。”他眼含热泪,忍痛委托亲属照顾病榻上的妻子,自己立马驱车赶往四汊大队防守的沦河堤,从此,他一直坚守在大堤上。

为抗洪,他带头捐款捐物。他说,“我是一个民营企业家,我的事业是党和政府支持的结果,是乡亲们支持的结果,没有大家,就没有我的今天。”他主动将自己工地上的砂石料无偿调配到大堤上,还出资购置大量的编织袋,从防汛的第一天起,就无偿地将私家车开到堤上,既参加防汛抗洪,又当抗洪物资、人员的运输司机。私车当公车用,自己吃住在堤坝上,不分白天黑夜的巡堤查险。防汛抗洪那些天,每天大雨倾泻,沦河堤面路滑难行,但只要任何人打个招呼,他立马就开车送人送物,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为抗洪,他奋不顾身。2016年7月3日,沦河堤红星闸渗水。此时,河水风浪较大,暴雨下个不停。除险先要查出险情的根源。汛情紧急,容不得左思右想,他不顾疾风暴雨,跳入冰凉的河水中检查险情,在摸清渗水处后,现场和水利员一起商讨整险方案,而后自己再次奋不顾身的往返于水中转运沙包,与大家一起垒包压实,通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把红星闸的险情牢牢地控制住了。事后,大家由衷地赞道,“云华真是好样的,有他在,我们任何险情都能战胜。”在这场生与死的搏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权衡、小家小我与大家集体的取舍中,他以实际行动接受了党组织考验,2016年8月,他光荣地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先锋模范,被朱湖党工委、朱湖农场表彰为全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今年7月防汛期间,他又主动带领20多名工人、3台运输车和木材、防雨布,到府河堤上帮助农场搭建防汛哨棚,义务投资7000多元。第一次让防汛队伍住上了抗风、防雨、能避暑的防汛屋,大家对此赞不绝口。

他,总是把好事善举当平常事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肖云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四汊生产队有一条全长2000多米的主要排水渠,由于年久失修,造成村庄渍水难排,每遇大雨,村子里许多地方受渍,民房进水。肖云华主动承担渠道清理任务,当清理到金卉苗木基地渠段时,如果继续用机械施工,势必损伤群众的少部分苗木、油菜等庄稼,种植户说,“你为队里做好事,我们即使受点损失也不要紧。”云华真诚地说,“收点庄稼不容易,绝对不能损害大家的利益。”为此,他果断调整施工方案,改用劳力施工,渠清通了,他为此多付出费用7000多元。

“能为大家做点公益好事,是我最快乐的事情。”肖云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年5月,在农场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中,正在塘口区域承担垦区危房改造项目建设的肖云华二话不说,主动担当承担起双合、协和、协和二3个生产队村庄清除垃圾任务,农场文明创建工作负责同志明确说,“这活一时半会没有工钱,你不愿做也行。”肖云华也明确地说,“这种回报社会的事,没钱我也要做。”一连4天,他自费请了2台挖机、2台运输车,将3个生产队长期存压的陈年垃圾清理完毕,又无偿付出12000多元。看着整治的村庄,他象欣赏一幅满意的作品一样,高兴地笑了。

肖云华致力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四汊生产队区域多年来在安葬故人中,存在滥占土地、大兴坟墓的问题,攀比风气较重,云华积极建议生产队、大队兴建公墓,节约用地、引导社会风气。在得到各级支持后,他投资20多万元选择一处面积3300多平方米的荒废的非耕地集中兴建公墓,以成本价供给群众,同时因势就地配套兴建了1000平方米停车场,这一善举令返乡祭祖的乡亲们感动不已。

朱湖供销社职工住房大多兴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破落不堪。今年利用垦区危房改造政策对40多户住户进行拆旧建新,肖云华承担起这个项目建设任务。他感到既高兴,又感到压力大。他全心投入在危房改造项目中,不分白天黑夜,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标准做,确保质量。目前,已经按质量要求完成了32户房屋兴建。一次,他发现居户万来新家的墙面瓷砖没有达到标准,虽然已经做好了10多个平方,返工意味着自己要多耗资金,但他毫不犹豫动手进行了拆除,督促施工人员重新贴砖,直到住户满意为止。他常说,“把房屋做好对我们来说是职业道德,对住户来说是一生大事,丝毫不能马虎,哪怕不赚钱,也要保证质量。”

肖云华,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人,一位大义的人,这样一位公而忘私的人,就是这样一位时刻牢记着党的宗旨、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位群众心目中最美的人……(责任编辑:冯欢)

(作者:万清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