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镇位于孝感城区东部,境内汉十、京珠穿境而过,国土面积57.1平方公里,辖26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30069人。近年来,西河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立足生态文明建设,以镇村文明创建为重点,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活动,努力促进物质、精神、生态、社会和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新镇奠基了坚实基础。
坚持压实责任,确保活动开展。坚持早规划、早安排、早动手,落实责任和分工,定期开展活动督查,确保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开展。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将文明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资金投入列入镇财政预决算报告,确保文明创建经费有保障。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副科级以上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建立了创建工作执行体系、监督体系和宣传体系,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创建责任。三是完善机制到位。根据创建规划,制订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创建目标、工作措施、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确保创建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四是宣传营造到位。沿黄孝线设置大型固定宣传牌6块,广泛宣传核心价值观、文明卫生道德规范等知识,不断加大文明创建活动的宣传工作,营造人人参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狠抓政治文明,引领发展大局。坚持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夯实意识形态责任,努力争创廉洁、务实、创新领导班子。一是打造学习型团队。扎实开展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系统地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准则》、《条例》等内容。每月组织一次干部学习大讲堂,推进机关学习长效化。二是打造实干型团队。制定工作责任清单,要求包村干部每周驻村时间不少于3天,班子成员每周要到自己所包村2次以上,帮助解决村级存在的困难或问题。三是打造廉洁型团队。压实领导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坚决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狠抓物质文明,夯实发展根基。一是优化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紧紧围绕“全市农业生态型乡镇”目标定位,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采取“历史名人+熙凤水乡”,打造4A旅游精品、“民俗文化+道店民俗村”,打造童趣胜地、“现代科技+示范园”,打造龙头企业、“自然资源+农庄”,打造农家乐四大板块建设模式,坚持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较高文化含量和文化价值的田园综合体。二是增强实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办法,寻求新项目、新机遇,创建招商举措。探索建设开发区西河园中园,规划园区面积260亩,已吸纳恒德贾隆、凌丰源等企业入驻,创新了西河工业建设发展新模式,促进了西河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三是完善功能,推进镇村一体化。实施西河新景园、老镇区改造项目,镇区功能日益完善。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的思路,将镇区及黄孝路沿线6个村卫生清扫工作“打包”给保洁公司统一管理。将镇区与中心村统筹规划、共同打造,形成中心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的一体化格局。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湾实现了保洁队伍和硬件设施的“全覆盖”,健全了“齐抓共管”的村镇长效保洁机制。
狠抓精神文明,提升公民素养。一是加强村民道德教育。组建广场舞蹈队58支,吸引留守妇女参与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家书屋、老年人活动室等活动场所设施,组织和引导村民茶余饭后搞娱乐活动,使村民的生活丰富多彩。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二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倡导推行“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为切入点开展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活动,全镇26个村实现了全覆盖。通过村规民约、文化培育、推树典型等得力措施,逐步实现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三是开展典型评选活动。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利用好人榜、电子媒介等形式广泛宣传典型人物事迹,弘扬文明新风,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文明风尚,带动和影响周围的群众,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发展氛围。
狠抓生态文明,打造宜居环境。一是完善公共设施。①政府投入。积极筹措资金150多万元,一次性购置80个勾臂箱、2000个垃圾桶、8台电动垃圾收集车,实现全镇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设立以奖代补资金20万元,对村级实行奖励,弥补垃圾清运费、保洁人员工资不足部分。②市场运作。引进1家保洁管理公司,将镇区及沿黄孝线6个村环境卫生保洁整体打包给公司,降低行政投入,节省保洁费用,提高了环境保洁水平。同时,积极探索转让部分公共场所、设施的使用权,着力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投入机制,减少环卫投入。③社会参与。利用春节期间,村民红白喜事,收取清运费。同时,在春节文娱活动期间,利用回乡老板返乡契机,宣传村湾治理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赢得老板的支持,捐款捐物支持垃圾治理,共建美好家园。二是综合整治环境。大力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选取黄孝线、西邹线、道三线三条主干道沿线12个村湾,用人机结合办法,清除垃圾,同时,修建排水沟,建设休闲广场,动员农户房前屋后绿化植树,保证治理效果,达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以片带面的效果,形成了示范村建设的亮点集群。三是强化统筹推进。将三线示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开路先锋”,通过全面整治“脏、乱、差”,加快建设“洁、齐、美”,努力打造镇村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文化旅游新西河。将文明卫生创建与美丽乡村建设、土地平整、土地增减挂等工作相结合,全面推进。黄岗村积极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和土地平整契机,统一立面样式改造旧房80户,兴建文化广场2处2200平方米,修建公厕3处,完善下水道1200米,安装路灯60盏,购置垃圾桶300个,硬化通村通湾公路5000余米,实现了村庄环境的华丽变身。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