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漫步在朋兴乡朋兴社区,白墙瓦黛、砖红门廊,居民小楼错落有致,景观长廊一线串珠,丹阳古镇古色古香,农家庭院干净整洁,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芬芳。
城乡面貌的华丽蜕变,得益于乡村“双+”管理的探索和实践。近年来,朋兴乡整合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实施“双+”管理,即“村‘两委’+理事会”“部门+团队”,把党组织立起来,将软力量楔进来,发挥出“1+1>2”的协同效应,推动全乡整体工作创亮点,上台阶。
一班人+一群人
和许多乡湾一样,朋兴乡朋兴社区上魏湾以前房子破旧、环境卫生差,上魏湾村民和普通农民一样,靠种田和打工过日子。近年来,朋兴乡全新打造丹阳古镇,因地理优势,上魏湾成了“旅游和宜居”村庄的试点湾。朋兴社区上魏湾党小组将“两学一做”搬到了田间地头,鼓励上魏湾的村民学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学美丽乡村建设方法,做新型农民。几年时间,湾里的破房子成了飞檐翘角的楼房,土路变成了四通八达的水泥路,路灯盏盏、湖面粼粼。如今的村湾变美了,村民个个喜上眉梢。
在村一级,朋兴乡采取“村‘两委’ +理事会”的方式,延长工作手臂。坚持村“两委”主导、理事会主抓,发挥社会主力、群众主体作用,用一班人带动一群人,撬动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投身乡村建设和治理的积极性,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累积干事积累成事,推动乡村旧貌焕新颜。
主力军+生力军
课题研究团队走村进户,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移风易俗”等宣传和调查研究;活动策划团队发挥自身特长,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和技能培训;青年志愿团队到学校、到福利院、到景区,开展志愿服务和社工服务;工作创新团队围绕中心工作和部门工作,开展“冷思考”“热交流”,探讨特色亮点路径……
在朋兴乡,活跃着一个个团队——他们是部门主力军之外,推动工作出新出彩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朋兴乡实施“部门+团队”工作方法。团队由干部职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专业背景和岗位要求,围绕目标任务,在乡党委的引导和支持下,自由组合成立,按照自定目标、自建文化、自选项目、自创品牌的要求,自主开展活动。目前有大大小小的12个团队,作为积极因子,嵌入全乡工作的“大盘子”,发挥着“聚合力、添活力、促动力、加推力”的重要作用,有效延伸了管理触角,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激发和释放干部队伍创新活力。
朋兴乡党委书记李玲玉说:“多元化团队既是全乡整体工作和中心工作的推进器、特色亮点工作的孵化器、部门工作的服务器,也是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调节器和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 。(责任编辑:徐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