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生根 作风扬帆——朋兴乡加强作风建设纪实

        素质过硬的干部和良好的作风是干事创业的保障,朋兴乡多管齐下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推动全乡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在全乡营造勇于担当、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切实落实“下基层、办实事、解难题、转作风”,引导党员干部争当“两为”干部。

从“深入”到“融入”

        涂河总支书记陈学德一大早便出现在胜光社区,“陈书记,今天也这么早啊。”“对啊,今天开大会,党员们都来了”,他一边说一边打考勤。为推动干部回归本位、重心下移,朋兴乡对干部实行“岗位在村(社区)、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责任机制,将各总支人员实打实“钉”在村里,工作在村、责任在村、组织关系和组织生活在村,通过考勤和工作纪实管理,让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扭在一起,和群众打成一片,实现从“深入”到“融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朋兴乡强化“三在”工作机制,充实农村总支力量,人村比例达到95%。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干部在村(社区)工作期间,与村支部书记实行AB角管理,按照“明情况、调纠纷、办实事”的要求,入户访民情,找到工作重点;入户化民怨,调解矛盾纠纷;入户办实事,解民忧、谋民利。

从“暮气”到“朝气”

        乡党委书记李玲玉通过调研发现,朋兴乡干部队伍整体状况是好的,是能打硬仗干大活的,但部分干部身上也存在“四气”现象:暮气重,认为个人发展遭遇“天花板”,政治上无前途;怨气浓,感叹环境不宽松;怒气冲,觉得组织上对自己不公平,有亏欠;娇气盛,工作拈轻怕重、挑肥拣瘦。
        “欲事立,须是心立”。直面问题,刮骨疗毒,朋兴乡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一是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通过法双向选择推动了干部交流,实现了优化组合;通过竞争上岗传导了压力,催生了动力,当“撞钟先生”再也行不通了。二是评选“乡村干部月度之星”。每月评选一次“乡村干部月度之星”。活动分为四个子项目:在村(社区)书记中开展“小书记、大作为”活动;在部门负责人中开展“小平台、大舞台”活动;在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中开展“小事情、大形象”活动;在一般乡村干部中开展“小人物、大心胸”活动。三是开展“乡村干部学习大讲堂”。每月开展一次“干部学习大讲堂”。月度之星领讲,交流工作体会,坦露心路历程,表达人生感悟,展现事业风采;主要领导点讲,拧螺丝,上发条,促状态满弓、激情满格。通过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交融、观点与观点的交汇,增强干部职工“想干事”的思想自觉、提升“能干事”的能力水平、掌握“会干事”的科学方法、鲜明“干成事”的目标导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朋兴乡汇聚起干部干事创业的正能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气象。

从“坐诊”到“巡诊”

        朋兴乡实行村干部全职化管理,按照时间全日制、空间全天候、身体全身心、作风全心意四个维度,推动村干部工作岗位由“半日制”、“副业化”转变为“全日制”、“职业化”,引导村干部集中精力做好村级工作、服务群众。但是,这也造成了村干部“机关化”倾向,部分村干部“一杯茶、一根烟、看报上网冲浪混半天”。针对这一现象,朋兴乡迅速反应,将“坐班制”改为“值班制”,强化村干部的目标管理和日常管理,把工作项目细化到人到天,全程纪实留痕,督促村干部沉下去、“钉”下去,变“油水”为“鱼水”。
        乡党委书记李玲玉说:村干部要把老传统拾起来,“走老路”,接地气,经常到老百姓家中串串门,到田间地头转一转;要说白话,和群众交心换心,把上情传达下去,把下情收集上来;要当“数理化”干部,会算经济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会讲道理,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有“尖板眼”,能化解社会矛盾。
        为确实扭转村干部工作作风,朋兴乡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见人见物见成效。目前,已通报批评6人,组织谈话2人,扣发月报酬430元。

(作者:翟胜华 池媛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