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不靠 及时引导——打赢农业抗灾保丰收攻坚战

 入梅以来,我区连续遭遇6次强降雨,累计降雨800毫米以上。特别是7月21日-23日的超强降雨,府河、澴河、沦河超历史最高水位,导致我区幸福垸、东风垸、野猪湖等多处发生溃口,东山头、三汊、朱湖、陡岗、祝站、毛陈、卧龙等7个乡镇大面积受淹。据统计,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38.4万亩,成灾面积29.45万亩,绝收面积17.6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6780万元。面对今年特大灾情,区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防汛保安全,抗灾保发展”的目标要求,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及时抽调36名党员干部,由副科级以上干部带队,组成了12个工作专班,分赴12个乡镇场指导开展抗灾救灾农业生产自救工作。
       一、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恢复生产信心决心不动摇
      面对严峻形势,全局党员干部继续发扬抗洪救灾精神,增强做好农业生产自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克服减产定格、难有作为的负面情绪,坚定信心决心不动摇,采取得力举措,抓紧抓实抓好农业生产自救工作,在灾害“98+”的前提下,做到损失“98-”,确保实现今年农业工作目标。针对灾后农民损失严重、心理创伤不稳定的情况,工作专班积极做好心理安抚和政策宣传工作,指导农户把灾后恢复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实现“灾害损失灾后补”,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二、 分类指导、科学救灾,尽快尽力恢复全区农业生产
      一是突出“六抢”、“三补”。抓好“六抢”,即抢排、抢收、抢管、抢种、抢防、抢修。及时排渍排涝,做到能排尽排、应保尽保。要抢收早稻、抢摘成熟瓜果菜,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要加强田管,施一次叶面肥,迅速恢复作物生长能力。对于受灾严重的田块,及时改种补种。由于早翻秋已错过播种时机,只能实行“水改旱”,改种甜、糯秋玉米,秋大豆、秋绿豆、红薯等秋杂粮。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时发布病虫测报,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确保不发生灾后灾。抓紧修复受损蔬菜大棚,尽快恢复生产。实施“三补”措施,结合改种补种,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即粮食损失经作补、产量损失效益补、农业收入损失打工补。二是突出重点扶持。从物资保障、技术指导上全力支持东山头、三汊、朱湖、陡岗、祝站、毛陈、卧龙等重灾乡镇场,春晖米业、香润公司、楚荣生态农庄等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等开展生产自救,因地制宜,科学救灾,千方百计减少农业损失。三是突出“三个服务”。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向受灾区送种、送技术、送服务。通过电视、广播、短信、微信等多种媒介及时宣传救灾技术措施,积极印发宣传资料,送科技下乡,指导到田块,送服务到农户。开展科技入户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鼓励种植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起到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三、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将抗灾救灾工作与履职尽责、“两学一做”活动紧密结合
      督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强化宗旨意识,发扬担当精神,积极投身抗灾救灾恢复生产第一线,有力有效组织人民群众共同应对灾难、共同战胜困难,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和履职尽责要求,全力以赴搞好农业抗灾生产自救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领导带班,确保信息畅通。局抗灾青年突击队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支援抗灾第一线。12个工作专班36名党员迅速下到抗灾一线,抓好查灾核灾,搞好病虫测报,做到不漏一块田。全区113名技术指导员积极下到农户家中,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动员捐款捐物,为受灾农民献一份爱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目前,全区农业抗灾救灾工作开展井然有序。配合广场街办事处,及时处理了三军台农科所管涌险情,转移安置东山头棉花分场群众42人。为抓好灾后恢复生产,积极与省农业厅联系,组织急需“早翻秋”水稻种子10万斤,并全部发放到各乡镇,于20日前完成播种。全区计划改种补种面积12.8万亩,其中早翻秋0.5万亩,蔬菜0.8万亩,晚稻移栽4万亩,改种玉米1万亩和秋绿豆1万亩。目前,我局正积极组织蔬菜种子和秋杂粮种子。通过孝南科技直通车电视栏目,及时传播抗灾救灾指导意见。印发抗灾自救农业技术资料共5万余份,已发放到各乡镇、合作社、种植大户手中,正确引导受灾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加强病虫防治,准确发布病虫测报14期,开展统防统治,防止“灾后灾”发生。组织召开灾后恢复生产示范和病虫防治现场会,陡岗镇办好改种补种现场,朱湖农场搞好病虫防治现场,引导农民积极应对灾情。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全局系统110余名党员现场捐款共计12000余元,捐献饮用水、面包等物资共计3万余元。(责任编辑:冯欢)

(作者:陈思 付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