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产业创新激发小糯米酿成60亿元大产业

12月9日,随着湖北米婆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又一批米酒汁等“孝感米酒”系列产品载上中欧直通车,孝感市麻糖米酒协会会长孙俊高兴地说,“2024年,围绕朱湖糯米转化,全产业链总产值已突破60亿元,同比增长27.6%。”

一粒小糯米何以酿成如此大产业?“科技+,是名优农产品与现代工业融合发展的发酵剂。”孙俊说,“这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双向奔赴。”

出产于孝南区朱湖办事处的“朱湖糯米”以外观晶莹剔透,米形匀称,富含硒、锌、铁等微量元素,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期以来是“孝感麻糖”“孝感米酒”首选原料,也是农业增产增收的支柱产品,2023年,朱湖因此获评全省“一村一品”示范乡镇,被命名为国家糯米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成为孝南国家糯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体部分。

为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朱湖精心为“朱湖糯米”筑产床、做嫁衣、结良缘。

朱湖将智慧物联网技术融入糯稻生产。推进数字农业智慧物联网+农业生产,通过数据采集精准化、远程监控实时化、病虫防治信息化、田间管理智慧化,实现“朱湖糯米”绿色、高产、高效发展。园区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普及率均达到90%以上,节水灌溉覆盖率达到82.05%,主要农作物化肥和农药利用率提升至40%以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78%,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9.22%。

朱湖引进孝感鄂宝糯稻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种子繁育。公司聘请国家二级教授、广西大学博士生导师周瑞阳、湖北工程技术学院组建起力量雄厚的科技团队,实施“朱湖糯米”当家品种的提档升级,开展研发多彩米酒的种子繁育,获评孝感首家湖北省科协“专家工作站”。培育的“晶紫糯”“红糯”、白糯等9个优良品种,平均亩产1400斤,且富含花青素,让孝感麻糖米酒升级换代加快了步伐。

位处“朱湖糯米”产业创新的关键环节的米婆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米酒及米酒饮品达30多个品种,年产米酒、米酒饮品近万吨,形成了辐射全国34个省市的营销网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出口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兴建的米婆婆5G智能化新工厂投资3.6亿元,占地面积120亩,全部建成后将达成年产米酒、米酒饮料10万吨及低度健康酒5万吨的全智能化、数字化产业园。

朱湖抢抓机遇,在糯米增产增效上下功夫。2021年以来,朱湖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与国家级“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叠加,全域推进小田变大田、低效田变高产田。整治50亩至80亩,集中连片地块380块,新增耕地5971.34亩,朱湖糯稻种植面积由3.5万亩增至4万亩。农田有效灌溉率、旱涝保收率、机械化作业率分别由86%、70%、80%提高到100%、90%、100%,糯稻亩产增至1200多斤。

在“朱湖糯米”产业辐射带动下,目前,孝南区糯稻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年产量达15万吨。配套形成糯稻生产、加工、服务等企业116家,其中包括50余家精深加工企业,糯米加工转化率高达98%。

“形成了米婆婆、爽露爽、亲亲食品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糯米加工产业群,麻糖米酒产业增势强劲。”孙俊介绍,“已推出佬米酒、果冻米酒、清米酒、米露、类啤酒式米酒、多彩高颜值米酒等100多个品种,占全国米酒市场四分之三的份额。”

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加速了市场“双循环”。据孝感麻糖米酒协会统计,2024年,孝感麻糖米酒产品海外市场销售额增长10%以上,产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近1000万美元。糯稻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亿元,带动就业2万多人,种植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比孝感农村平均水平高30%。

通讯员:万清平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陈诗雪   二审:罗登科     三审:黄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