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共绘同心圆,缔造幸福新生活

今年以来,孝南区东山头办事处东山头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汇聚邻里力量,开展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共同缔造幸福生活,经历了从平凡到繁荣的蜕变,成为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家园。

东山头社区原有10个居民小组,近两年已拆迁3个,还剩7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320人,总户数361户,辖区内共有12家企业入驻,社区“两委”干部5人,驻村第一书记1人,村务助理1人,一村一辅警1人,共有党员72人。曾经,这里基础设施薄弱,房屋老旧,道路崎岖不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东山头村更名为东山头社区,在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已焕然一新。新建的还建房宽敞明亮,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文化广场上,人们欢声笑语,尽情享受着闲暇时光。

党建引领,汇聚邻里愿望

“以前啊,那路简直没法走!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别说通车了,人走都得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得摔个大跟头。”村里的老支书丁红清是这一切变化的见证人。他回忆往昔,感慨万千:而如今,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贯穿整个村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路灯整齐排列。丁红清笑着说:“这路修得又宽又好,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还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

社区党总支通过定期召开的党员会,积极收集党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社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问题。在每个小区及小组,召开东山夜话院子会,倾听群众的心声,让邻里的所思所盼能传递到社区。“远亲不如近邻,从农村变城市,小区关门不认识人。”“健身场所有限,还能增加一些设施吗?”居民的建议给社区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社区的发展离不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一次党员会上,党员干部黄柏华了解到社区内一位独居老人家中电路老化存在安全隐患。会后,黄柏华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自掏腰包购买材料,凭借自己掌握的电工知识,为老人重新布线、更换灯具,让老人的家变得明亮又安全。他的默默付出,让老人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做好事,邻里互助成为新风尚。

社区将原有的传统式办公环境打造成打造集党员和群众教育、管理、培训、服务和娱乐为一体的高标准化、多功能化党群服务中心,去年被评为孝南区最美党群服务中心。

共驻共建,聚力办实事

孝南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是东山头社区的结对单位,派邬军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邬军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为社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两年间,孝南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为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专门设立了专项资金,累计达6万元。

邬军强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余大河一家,一家三口均身患残疾,生活艰难。邬军强立即将这户家庭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多次上门慰问。逢年过节,总会带着慰问品来到他们家中,与他们亲切交谈,鼓励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在他的持续帮扶和关心下,这户残疾家庭的生活状况逐渐改善,他们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脸上也多了许多笑容。在派驻单位的支持下,社区牢牢守住防返贫底线。

在一次院子会上,居民罗运华提到社区休闲广场的健身器材损坏严重,影响大家锻炼。话音刚落,邬军强与几位热心的居民立刻表示愿意一起帮忙维修。他们利用周末时间,找来工具,对损坏的器材进行修复和加固。经过大家的努力,健身器材焕然一新,居民们又能愉快地健身了。目前社区已建成文化广场3000平方米,健身器材类型有8种,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设施齐全。

如今,东山头社区广场,每到傍晚,来锻炼、散步的人络绎不绝。有的跳广场舞、有的打羽毛球、有的踢足球,欢乐声、音乐声交织成欢快的交响曲,展现了生机盎然的社会风貌。

活动精彩,共享幸福生活

“我在社区生活五十多年,第一次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母亲受尊重。”黄婆婆参加了母亲节活动高兴极了。

社区在母亲节这天为留守母亲做一餐饭活动中,十几名志愿者们早早地就起床前往菜市场,认真挑选新鲜的食材,心里盘算着如何搭配出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的菜肴。回到幸福食堂,他们便开始忙碌起来,洗菜、切菜、烹饪,临近中午,志愿者们收拾好餐桌,摆放好餐具,然后亲自去接老人们来享用午餐。当老人们走进温馨整洁的房间,看到满桌精心准备的美食,脸上洋溢着惊喜和感动。在温馨的氛围中,老人们和志愿者们围坐在一起,边品尝美食,边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志愿者们贴心地为老人们夹菜、盛汤,关切地询问她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这一餐饭,不仅填满了老人们的胃,更温暖了她们的心。

这是社区精彩的文化活动一个的场景。社区每逢节假日就会组织活动,营造节日氛围,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在孝南区阳光邻里互助服务中心的共建帮扶下,目前组织了端午节、最美志愿者大赛、文艺演出、科普讲座、公益义卖等活动10多场次,参与群众500人次。通过活动居民们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化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也让大家能够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乐趣。

通讯员:肖群周 肖晴文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陈诗雪   二审:罗登科    三审:黄桂红


(作者:肖群周 肖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