澴河剧院 楚韵悠长:湖北省实验楚剧团折子戏彩排圆满落幕

7月26日晚7点,由湖北省实验楚剧团复排的两出折子戏《吕蒙正泼粥》《庵堂认母》在孝南区澴河剧院拉开彩排序幕。三伏天的剧场,整场彩排演出持续近两个小时,吸引300余名戏迷朋友们前来品味楚韵风采。

青年演员齐上阵 传统经典在传承

为促进楚剧的传承发展,进一步挖掘和培养我市青年艺术人才,展示新时代青年演员的艺术风采,提升青年演员的表演技能,促进我市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湖北省实验楚剧团特聘请著名楚剧表演艺术家陈常喜、王红敏亲授《庵堂认母》;市级楚剧非遗传承人汤艺军指导《吕蒙正泼粥》。湖北省实验楚剧团全体演职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精神和敬业的态度,为戏迷朋友们呈献一台传统雅致,原汁原味的艺术盛宴,赢得了在场的戏迷观众的肯定和好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功夫下到位了,台上的精气神才能出来!这帮青年演员们肯下苦功夫,三伏天战高温、练本领,取得彩排圆满完成的佳绩,是值得赞扬的!”楚剧表演艺术家陈常喜老师赞扬道。

“老师们、演职人员们为了圆满完成此次的折子戏复排任务,在近40度的高温中穿着戏服不分昼夜的排练打磨,他们对楚剧艺术的热爱溢于言表,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充满了热情和感染力,让我看到了我们楚剧艺术得以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我为他们点赞!另外,今天早上,发生了一件令我非常感动的事情,在早上7:30时,我们剧场门刚打开,就有一位戏迷朋友专程开车,载着冰箱送来几十份双皮奶慰问我们演职人员,这份心意让我们甚是感动,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我们戏迷朋友们呈现更多精彩文艺作品!”湖北省实验楚剧团副团长王佳伦说道。

传统文化呈现新活力,楚剧艺术“圈粉”年轻人

此次演出不仅吸引了众多老戏骨前来欣赏,还吸引不少青年观众前来打卡。“《庵堂认母》这出戏,我是打小就开始听,耳熟能详,楚剧团年轻演员们青出于蓝,演绎的十分精彩,尤其是王志贞担心认儿后影响孩儿前程的那段戏,王志贞的扮演者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母爱演绎的淋漓尽致,情到深处竟然潸然泪下。”年近七旬的王奶奶评价道。

“作为一名90后,被朋友安利说澴河剧院今晚有传统楚剧表演,就怀着好奇的心情前来看一看,整场演出剧情跌宕起伏,吸引力十足。演员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台上的一颦一笑,台下的吹拉弹奏,着实把我震惊到了,传统艺术实乃当今社会的奢侈品,是当之无愧的精神食粮。下次再有演出,我一定还来。”刘女士积极发表观后感。

 小戏不错,一个有笑点,一个有泪点,总体感觉,《庵堂认母》的剧情矛盾冲突更为突出,悲情的成分更浓,也是跟我们孝文化高度契合的。《吕蒙正泼粥》的矛盾冲突淡了一些,如果能够再接地气,包袱多一些,俏皮话再多一些,笑点再多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看到演员们热得满头大汗,甚为感动。感谢你们的付出!期待你们演出更多精品力作,为梦想而战!向你们致敬!现场的一位老戏迷张先生发表观后感。

三伏天的澴河剧院,余音绕梁,楚韵悠长。湖北省实验剧团折子戏《庵堂认母》《吕蒙正泼粥》彩排已圆满落幕;通过此次活动,扩大了楚剧艺术的受众群体,促使传统艺术走出深闺,飞入寻常百姓家,滋养着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通讯员:王佳伦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陈诗雪   二审:罗登科    三审:黄桂红


(作者:王佳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