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忙完,夏播接茬。7月18号,在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刚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处大豆、玉米种植示范田里,装有“智慧大脑”的两台种肥同播精量播种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随着播种机向前移动,身后种子和化肥以及滴灌管一同被浅埋在黄土地里,播种、施肥、覆土一气呵成。
这个超大的家伙一台车顶三台车,非常能干,利索得很。种植大户牛刚强介绍,种肥同播精量播种机不仅功能全、效率高,还可精准实现一穴一粒,省去了后期剔苗的麻烦。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杨店镇是拥有八万人的农业大镇,如何才能让杨店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杨店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经过艰苦努力,牢牢守住杨店本土耕地红线8.13万亩,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必须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杨店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有力的措施,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近年来,杨店镇的“传统农业”逐渐向“智慧农业”转型,聚焦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各类高效智能农机装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提高劳动效率和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现代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平,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计划要复合种植5000亩玉米、大豆,准备了八台智能播种机,作业速度快、效率高,三五天就能完成播种。”新农人牛刚强介绍说,他和他的农机刚结束今夏的忙碌,紧接着套种玉米、大豆。
“种植时根据大豆和玉米的生长特性、土壤条件,通过高位作物玉米搭配低位作物大豆间作,充分发挥边行效应,扩大受光空间,在同一地块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的,提高种植效益。”杨店镇副镇长高博说。
“三分种七分管”,做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离不开有效的田间管理。杨店镇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开展农田管护工作,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这个精量播种机一天能播几十亩,效率高,出苗齐,每亩比以前的播种方式多种500至600株。以前施肥都是靠的老传统,全凭经验,施肥量很难把握,往往撒施不均,表层施肥流失量大、肥效比较短。我们在杨店实行‘种肥同播’技术后,通过排肥盒槽转动速度和调整排肥出口大小来控制施肥量,需要多少就调节到多少,非常精准高效,不仅能延缓肥料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速度,肥料播撒后还能给农户节省一次施肥时间,机械化种田给农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增加了收入。”杨店镇镇长方国辉说。
据悉,种肥同播技术,是利用精量播种机将种子和化肥同时播入田间并实现单粒播种的一种操作模式。该技术具有省种、省肥、省工、密度易控等优点,种肥同播技术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肥配套,是配方肥科学下地的有效形式。
望着农田里复合种植的玉米和大豆秧苗长势喜人,正在田里查看的杨店镇党委书记黄志辉说道:“依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我镇开展了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以筛选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绿色高效的集成技术模式,为更大规模推广复合种植积累经验、探索途径。通过种植大户的示范展示,带动更多农户开展科学种粮,提高粮食单产。用‘专家+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模式,确保在生产关键季节、关键环节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服务,推动进一步提高单产,真正实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目标。”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和设备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科技已成为杨店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下一步,杨店镇将在提高种田效益的同时,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让这些科技力量赋能,带动“传统农业”逐渐向“智慧农业”转型,让农民从“会种田”向“慧种田”转变,共同绘就“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杨店美景。
通讯员:陈红霞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徐琛 二审:罗登科 三审:黄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