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4日19时起,孝感城区实施静态管理,全体市民都在为守护核酸检测的绿码而努力。9月7日,在孝感市中医院航空院区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里,检验人员身着防护服,日夜轮岗,将核酸检测样本一个一个精确地检测出来,然后软件平台将信息发送到每个被检测者的手机里。
在这里,每一个通过前端采集到的核酸样本都要经过“拆包、录入、加样、提取、点样、扩增、分析结果”七个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先把核酸检测样本的密封袋拆出来,然后对样本试管进行表面消毒。拆包完之后,要按一定的规律来排列,然后手工对每个样本编一个实验号。”该院检验科负责人邓亚平介绍道,“在信息的录入阶段,按照我们编的实验号进行扫码,这样在系统中可以溯源到每个样本的整个过程。”上述步骤做完之后,接着把样本充分摇匀,像机械臂一样对样本提取板左右不断重复地摇晃,让可能存在的病毒充分释放到液体里面,“如果这个样本里面有病毒的话,我们就将它的病毒外衣解开,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在样本处置室里面,一个核酸样本经过各个环节检验人员马不停蹄地接力后,最后形成一个装有96个点样完毕的扩增版,通过样本处置区与扩增区之间的一个隔离窗口进行传递,由机器的“眼睛”去寻找出潜在的病毒,最后就会得出核酸样本是阴性还是阳性。
近几天,该实验室四台扩增仪全天超负荷运转,每天都完成5000多管核酸样本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邓亚平、涂应坤、邓林、李义天、黄婷丽、赵志威,以及孝南区妇幼保健院前来支援的王凡、严思晨、丁琴等9人,三班轮岗,加班加点地工作,往往一个动作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手臂都麻木了也不叫一声苦。
在每一个核酸检测样本结果“出炉”的背后,凝聚着医护人员的汗水与努力,大家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共同守护好手机里的“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