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强化新形势下的党内监督作出顶层设计,为加强和规范党内监督提供了基本遵循。如何看待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意义?如何使其成为规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行为的硬约束?本报记者采访了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张军果。
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
张军果认为,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之所以能历经95年风雨而不衰,得益于党的自身建设被始终摆在重要位置。这次全会着力强调加强党内监督,一方面基于目前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需要让我们的党更加坚强有力;另一方面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也急需从体制机制上加强自身建设。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冲刺阶段。俗话说,“行百里路者半九十”。越是在关键时期,越需要把加强和规范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同时,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等现象也在党内不同程度存在。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正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使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织密监督制度之网
张军果表示,纵观全会对加强和规范党内监督作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亮点纷呈,最突出的是“三个更加强调”:
更加强调监督范围的全面性。全会明确指出,“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指向的是监督范围的全覆盖。
更加强调监督体系的完整性。监督能否真正起到作用,还需要健全完善的监督体系作支撑。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构成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
更加强调监督重点的针对性。党的建设,在不同时期,都有相应不同的重点。党内监督体系建设同样如此,既要强调全面性、系统性,更要突出重点性、针对性、时效性。这次全会对党内监督体系建设的重点,给出了明确回答。比如,在监督任务上,强调为“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在监督内容上,强调重点放在“遵守党章党规和国家宪法法律,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党的干部标准,廉洁自律、秉公用权,完成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部署的任务”等情况上。在监督对象上,明确强调把“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作为党内监督的重点。在日常监督工作上,强调要“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等等。
确保党内监督作用有效发挥
全会公报指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必须全党一起动手。
在张军果看来,党内监督,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公报内容来看,使其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做足“三个进一步”的文章。
进一步强化党中央对党内监督的领导。全会指出,要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的党内监督体系,并强调“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面领导党内监督工作”,使党中央在党内监督体系中的领导地位进一步明确和强化。
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对监督的参与。党中央在党内监督中起着引领航向、凝聚智慧和力量的关键作用。我们党拥有8800多万党员,这是我们党的建设事业不竭的力量之源。在党内监督中,能否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决定党内监督能否真正强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全会特别强调,“党员要积极行使党员权利,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
进一步重视其他监督对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全会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人民政协依章程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要支持民主党派履行监督职能,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要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形成监督合力上用力,有效解决和防范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就能不断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责任编辑:王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