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丨金色花海中的“春天故事”


阳春三月,暖阳高照、春风和煦、百花争艳、万木争荣,片片金黄惹人醉,阵阵机鸣催春耕,抢抓春日好时光,赏景劳作两不慌。

“我们金神村有大片大片的的油菜花,开得很漂亮,还有几座年代久远的古桥遗迹,都是很有历史故事的……”说这话的人是肖港镇金神村副主任张为民。

骑着摩托车、扛着音箱,在村湾里播放禁烧秸秆宣传知识的他,早年在东北、成都等地奋斗得小有成就的他,为照顾年迈的老父亲回到家乡,热心服务于村里各种事务。看着村里几百亩油菜花绽放的金黄灿烂,自己瞅着喜人,也想让更多人来欣赏,自愿当起了金神村的“代言人”、“宣传员”,给大家介绍金神村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和动听的关于春天的故事……

抢抓春光的人

春风和煦,艳阳高照 。正值中午时分,阵阵热浪袭来,在肖港镇金神村的入口处,“80后”村主任肖立清,头戴草帽 ,身穿短袖的他,正在趁着晴好天气,抢抓春耕春播。 眼前的“大铁牛” ——犁耙机正轰隆隆地不停来回,开垦耕作连片的几十亩土地。

“去年的太空莲行情还好,今年我们计划多开辟几十亩地,继续种植太空莲,和之前的荷塘连成一片,到时候莲花开了,过往的行人就能够看到大面积的莲花了……”。由忙趁着春光种太空莲,想到夏季荷花满池塘,'金神荫柳’满岸绿,望着正在犁耙的土地,年轻的肖立清满怀憧憬。对他来说,放弃城里优越的工作,能为养育父辈的这片热土,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贡献自己一份的力量,纵然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作为拥有省级非遗文化的金神村,文化资源丰富,已纳入美丽乡村示范点。“金神村下一步的发展,会继续朝着农旅融合方面发力。目前村里修村级公路4公里、拓宽路面近两倍、修塘修渠全面抓紧,目的就是做好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就是大力发展优质稻、太空莲等种植业,将农户的闲置抛荒土地流转发展种植业,壮大集体经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肖立清介绍道。

追赶春天的人

“我们是追赶春天的人,花开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养蜂采蜜是辛苦和甜蜜交织的事业,油菜花开完了,我们就去洋槐花开的地方……”。在金神村广袤无垠的油菜花地里,养蜂人连八一 和妻子正在忙碌,一百多个蜂箱在依次摆放在油菜地里,成群的蜜蜂在明媚的暖阳中奏着欢快的春之乐章。养蜂34年的连八一是第二代的养蜂人,自己的父母也是养蜂人,但是没有第三代继承了,“今年养蜂最少,只有一百多个蜂箱,儿女都长大成人,儿子在浙大读博,儿媳是中科院读研,他们也不想我们太辛苦……” 提及自己的儿女,这位满脸黢黑的养蜂人,语气里有满满的自豪感, 养蜂是个辛苦活,但这条充满甜蜜的“苦旅”,也为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诗情 “花”意。

“现在春暖花开,油菜花香诱人,蜜蜂采蜜甜又纯,儿子媳妇都是专家,在理论上都是我的老师……”风趣幽默的连八一,边整理蜂箱边介绍说这里有几百亩连片的油菜花需要传花授粉,而且离家近,一个月后油菜花期结束,自己又将长途跋涉赶往下一个花海了。

守护春景的人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露天焚烧秸秆……”骑着摩托车,每天要来回奔波近几十公里的张为民,在宣传秸秆禁烧和疫情防控的同时,也欣赏着满目的春景,感慨这几年金神村变化真的很大,在外打拼多年后,回到家乡来守护生养他的这方水土,内心感觉很踏实。“ 村里的环境卫生都下了大功夫进行改善,整个面貌焕然一新,希望游人多来我们村里转转。”头脑活络的他回到家乡后,热心的为村集体发展献计献策。给大家介绍春日美景的同时,也让我们见识村里的历史遗迹,“据村里老人们说,这座桥赵匡胤曾在此歇脚 ,一直以来这个桥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桥满足不了通行需要,2017年在旁边建了一所新桥……”

小澴河古桥据说是宋朝初期所建,桥面由5块宽40多公分,长4多米的长方形红褐色条石铺垫而成,桥总体长约40多米。古貌犹存的小澴河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是连接小澴河两岸居民出行的交通要道,红褐色条石的中间,深深的车辙清晰可见,由此可想象古桥当初曾经历了怎样的繁华热闹和如织的人流。由于自然原因,小澴河桥中间的两块条石掉入河中。2017年,上级拨付资金,在紧挨着旧桥的地方,新修建了一座新桥,方便群众通行,历经千年风霜的的小澴河(古)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聆听春天里的故事,汲取奋进的力量,每一个为美好生活奋斗的人,尽管平凡普通,却是那样的朴实可敬 !走在平坦干净的乡村小路上,连片的油菜花海蜂蝶起舞、芳香怡人,斑驳沧桑的古桥下,小澴河水悠悠流淌,宽阔的新桥连通两岸,伴随着蜿蜒的新路,金神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坦途。

最是一年春好处

肖港镇金神村原名金神庙,是一个有着4500年历史的殷商文化古城,其历史文化底蕴醇厚,“金神庙遗址”被湖北省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神庙“抬故事”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和发扬好特色地域民俗文化,金神村确定了通过特色文化引资,建设特色文化村的工作思路,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大发展。

“目前,初步制定出了金神村民俗文化旅游村初步规划,重点突出以民俗文化遗址陈列馆、楚剧戏台、民俗古街、民宿饮食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旅游板块,以融合苗圃花卉种植、水面养殖休闲垂钓、体验式田园种植、农产品简加工、特色农产品种植、原生态蔬菜果树种植等生态农业观光板块。金神村特色文化村建成后,将增强区域文化影响力,丰富孝南区城北旅游线路。”金神村村支书黄燕敏说。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打破常规,也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村庄特点,留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近年来,为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孝南区以打造“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为抓手,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合理规划村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巧妙将田园风光与民俗风情有机融合,厚植生态底色,突出发展特色,努力留住乡土韵味、彰显乡村本色,真正实现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作者:冯欢 高巧燕)